极度内向,却获得教学界诺贝奖,他究竟如何化内向为性格优势?

上周五写了篇《何同学对谈库克,我从他俩身上看到了一半孩子都有的特质》,是关于内向性格的。

今天这篇是答应大家的下篇,接着谈一谈“在这个外向理想型的社会中,内向者要如何做,才能更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上篇的留言区,很多朋友表示自己就是内向型,也有朋友表示自己时而内向,时而外向,根本就分不清啊!

老实说,性格本身就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有着太多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而且性格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内外向只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而已。

在给事物做分类时,我们总会期盼有一条简单的轴线,然后有一个精确的分界点。但很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的,而且大多人都处于这两者的模糊地带,极度外向和极度内向的人都在少数。

世界上有多少人拥有内向的性格特征呢?

数据显示在美国有1/3-1/2的人,而在亚洲这个比例只会更高。可能你觉得奇怪,明明周边的朋友都挺开朗的,那种内向害羞的人不多啊!

这里可能有两个因素,第一,因为价值偏好,很多内向者都在假装外向。他们假装很健谈,在聚会上假装很享受,但其实TA的内心早就想落荒而逃。

其二,就是我们对内向存在的误解,以为内向的人就注定不爱说话,不可能做到侃侃而谈,其实他们一样擅于表达,有时亢奋了也会话痨。

不过内向者有个重要特征就是,尽管白天也过着与人为乐的生活,但是当精疲力尽,外向者考虑着呼朋唤友一起下班去放松下时,TA内心深处只想回到家中,和家人或者独处来帮助自己恢复精力。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提到了一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师——布莱恩·利特尔教授,他是3M教学奖的获得者,相当于大学教学界的诺贝尔奖。

在他的课堂上座无虚席,他的课堂风趣幽默,时不时把学生们逗笑,下课也不用铃声,学生的掌声就已经把铃声淹没了。

你可能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他却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为了远离社交,平时只和妻子住在加拿大森林的一栋房子里;不得已参加聚会时,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借机逃离;如果出门呆在喧嚣的环境中太久了,他就会觉得不堪重负而生病。

利特尔评价自己超级内向,可是他却让自己在公开演讲中,做得激情四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心理学新领域里,提出了“自由特质论”,认为天生因素和文化赋予我们某些性格特征,但是我们可以在“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

“个人核心项目”指的是热爱的,认为有意义的,还会得到他人支持的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可能天生是内向的,但是如果在做我们热爱的事情时,我们也能够偶尔让自己变得外向。

就如同利特尔教授深爱自己的学生,为他们打开视野和帮助他们成长,是他充满激情,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完全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打磨课程,甚至为此跨越性格障碍,也不是件痛苦的事情了。

因此,引导内向孩子克服性格限制的最好着手点就是兴趣和热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似乎现在又回到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尊重孩子的兴趣。

但是不得不说,热情的确是最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内向的孩子想要突破性格的限制需要来自内心深处的支持。

我们谁都体会过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早上起来干劲十足,而不喜欢的工作,即使睡了一大觉,身体已经休息了一个晚上,爬起床依然浑身没力的状态。

就像何同学在对谈视频里问库克的“您对毕业生们有什么建议?如何找到他们热爱的工作。”

“我以前的老板乔布斯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当你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你的心会告诉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外,热爱的事情往往也是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是提升自信心的最好办法。内向者很多时候也伴随着“自卑”,而建立自信心正是他们非常需要的。

父母们如果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务必好好保护,也可以带他们参加兴趣班。在那里,孩子可以找到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内向的孩子们就可以绕过那些他们不擅长的闲聊方式,直接进入喜欢的共同话题进行聊天。

对于孩子比较要好的朋友,妈妈们也可以创造让他们有多多接触的机会。

儿童发展专家们建议:朋友不在多,孩子有一两个亲密的好朋友,对于他们的情绪和社交发展都会非常有帮助,相比较在幼儿园和学校受不受欢迎反而并没那么重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会错把孩子对新环境的谨慎当成与人交往的无能,但TA的畏缩只是源于新事物的过度刺激,而不是惧怕与他人接触。

不要因此就把孩子过度保护起来,依然可以带着内向的孩子一点一点地去接触新事物,只不过你现在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需要更细致、耐心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限度。

尽量让他们一步步走出舒适区的时候,都有良好的体验。

如果孩子明显很抵触在长辈面前表演个节目,那么就不要再催促TA了;

如果孩子学轮滑时一次次挫败,已经非常垂头丧气了,可能TA现在需要的真的不是鼓励,而是“没关系,你可以等下次准备好了再来学。”

既然是跨出舒适区,那当然会有丝丝不安,这个时候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看法。让他明白紧张感受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的,不过它是可以通过练习以后逐渐变好的。

有个很管用的办法,就是跟孩子说一说你小时候的事情。当悠悠感觉不好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一个类似的例子,描述自己当年如何囧,如何不安。然后告诉她自己如何练习,如何努力,慢慢地就能克服了。悠悠总是让我给她讲我小时候的故事,看的出来,她能从里面找到很大的安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上讨论的其实都还是内向人在向外理想型社会里的生存策略。

但是别忘了,内向和外向并不是孰优孰劣,他们的存在都有着特别的意义。相对于外向,内向者本来就存在很多的优势,就像这本书的副标题“发挥你的本来优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在创造力方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创造力本质的研究,邀请了世界上各行各业最有创造力的那群人,结果表明这些人往往都有内向的性格特征。

不过这倒不是由于内向者自身条件决定的,而是因为通常内向者喜欢独自工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孤独才是创新的源泉。也因此,世界上顶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大多是内向人士,像爱因斯坦、牛顿、贝多芬、梵高、达芬奇、孩子们熟知的苏斯博士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甚至在外向者所擅长的领域,内向者也还是有很多自己的优势。

以本书作者苏珊为例,她曾经是一名华尔街的律师,在一场商业谈判中,她的对手自信满满,慷慨激昂。在对手的一番激辩面前,完全没有气场的她觉得自己极度紧张,恨不得躲到桌子底下去。

接着她一遍一遍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内向,但我有着独一无二的力量,我比对手准备的更充分,我的语气内敛但是无比坚定。”

于是,苏珊开始一项一项地认真答复对方,并提出自己的质疑。就这样,她逐步深入,层层逼近,把主动权一点一点地掰回到自己的手中。

再比如,一位成功的推销员乔恩,在他推销的第一年里,就成为公司40000名新人中最出色的代表,之后他的销售记录不断地创新高,并且成立了销售培训公司。

其实很难想象乔恩竟是个典型的内向者,而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内向性格里,因为相比较表达自己,TA更愿意倾听,去挖掘对方的真正需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篇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说几句:今天这篇不是想要你们误认为,只要我们努力,孩子将来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

心理学家们达成共识的是:每个人拥有本来的性格特征,为了所钟爱的事业,也有能力偶尔的超越性格限制,但是内向者依然需要大部分时间回归自己的舒适区,不然一直在挑战区,会对自己情绪产生极大的消耗。

我们可以给内向的孩子,内向的自己一些舒适的空间,每天刻意安排一个回血的时间段,比如睡前和孩子依偎在一起读读书,静静地喝一杯茶,听一段音乐。

然后不要放弃继续寻找自己热爱的东西,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