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第一胎时宝妈还是新手上路,对各种育儿知识一窍不通,可谓是求知若渴,等到二胎时就淡定多了。说到底,之所以很多妈妈觉得二胎比一胎更轻松,是因为她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学习与成长,避开了这些坑……
从怀孕开始到宝宝降生,整个过程都被家里的过来人安排得明明白白。尤其是在怎么吃、怎么补这方面,很多妈妈在第一胎时都是汤汤水水不间断,大鱼大肉补不停……孕产期一顿乱折腾,补多了不仅容易超重,最重要的是补错了重点!
而过来人二胎妈妈却知道,如果说孕产期必须要补的,当属叶酸。孕期准妈妈叶酸摄取不足,易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不良,导致胎儿先天性的缺陷,还会引发流产等。进入孕中晚期后,补钙也应提上日程,以免准妈妈体内的钙“入不敷出”。饮食上则尽量按照少吃多餐的方法,保证多样、均衡,这样才能长胎不长肉。
宝宝出生以后,第一胎是肉眼可见的慌乱,第二胎妈妈已经能在焦虑和信息爆炸中保持独立思考,识破那些穿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比如关于“中国宝宝要不要补充维生素A?”的问题,一些人认为宝宝可以从饮食中获取充足的维生素A,只要你家不穷就不需要额外补充。这套理论乍一看有几分道理,但在经验丰富的妈妈面前,就不攻自破了。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于2020年发布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特别指出:我国儿童维生素A、D整体营养水平均未达标,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是我国儿童突出的营养问题,维生素AD的预防性补充对宝宝的视觉发育、免疫功能、身高增长、造血功能及脑发育意义重大。
0-3岁是宝宝第一个快速生长发育时期,对维生素A、D营养需求增加,而感染性疾病又会大量消耗体内储存的维生素A,加剧缺乏。专家共识强调,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是我国儿童最主要的缺乏形式,其对儿童健康的损害同样不可忽视,在当前情况下,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和维生素A缺乏的预防更为关键,尤其在儿童早期阶段更应引起重视。所以,你还会继续忽视维生素A的补充吗?
均衡饮食可以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个特别的存在。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主要由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动物肝脏是维生素AD的主要食物来源,而作为解毒、代谢器官,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容易残留其中,所以专家不建议给孩子吃太多动物肝脏;深颜色的蔬果含有一定量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类胡萝卜素,但吸收和转化率都很低,补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可见,单靠食补远不能满足宝宝快速生长发育对维生素A的营养需求。全国最新的大样本调查数据也验证了这个结论,目前,我国6月龄-14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47.98%。
生活中很多宝宝出现生长减慢、反复感染、贫血等症状,其实都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妈妈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忽视维生素A的补充。《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给出的建议是:宝宝出生后及时补充维生素A1500-2000IU/天、维生素D400-800IU/天,持续补充至3周岁。如果妈妈们想避免踩坑,应听从专家建议从宝宝出生起坚持每天一粒伊可新,至少服用至3岁,也可延续至青春期,预防维生素AD缺乏带来的健康风险,为宝宝生命早期健康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