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以前,英语作为传统的三大主课之一,一直都拥有着和数学、语文同等的地位,很多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突然有人提议,要“罢免”英语三大主课的地位,自然很快就成了热议话题。
虽然这个改革方案提出的设想有些颠覆了人们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但这个想法的萌芽却由来已久。
中小学生“苦英语久矣”
英语这门学科一直是中小学生偏科的重灾区。
英语学习,需要适应英语的语言逻辑和思维。
逻辑和思维能力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学习和培养的过程。
从小说汉语的中国人,习惯了汉语的逻辑思维,猛然转换到英语,难免会有不适应和理解不了。
这就是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通病——不适应、不理解。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将会被放大。
他们本身处在一个对自己第一语言的摸索阶段,这个时候再去掌握另外一门语言,来回在两种语言环境中切换,难免会产生混沌。
而英语这门语言,对于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课本和课堂上,距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很遥远。
其应用的广泛程度和我们的母语——汉语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汉语思维在中小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这就造成了很多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本入不了门。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很多人一直到高中都适应不了英语的学习,这就是当前很多人学习英语的真实状况。
学不好,但这门课又很重要。
于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投入大量的金钱找到各个老师和补课机构,想要提高英语成绩。
但是就像上面说的,英语学习首先要适应英语的逻辑。
老师可以词义,可以讲语法,可以讲句式,但是唯独语言逻辑却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的。
老师上课只能讲“术”,真正的“道”要靠学生自己去悟。
投入大,收获少,很多中小学生“苦英语久矣”。
最适合学习英语的阶段其实是大学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英语学习一直停留在一个误区:
“语言学习就要从低龄抓起,就像说汉语一样,从小就开始说,长大以后才能说的流畅。”
所以,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要学英语,甚至有的父母从幼儿园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习英语。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并不能贴合实际。
首先,能从小就掌握两门语言的人只是少部分,这样的个例并不适合作为推广全国范围义务教育的理论。
其次在当前社会,我们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双语环境。
在中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生活范围中,英语的用处很小。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脱离了在生活中的应用,都将变得极为困难。
所以,英语学习的黄金阶段应当是大学时期。
成年人的语言逻辑和语言思维已经培养成熟,这个时候再学习另外一门语言不容易出现混沌的情况。
其实,英语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广阔的应用土壤。
很多大学的专业采用的是英语教学;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翻阅外籍文献资料;
在大学校园里有很多留学生,有着和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英语的应用对大学生来说,并不遥远。
在这样的身体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英语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取消英语的呼声能实现吗?
要想完全取消英语这门学科,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难实现。
但是对于英语学习的变革却是大势所趋。
在大学以前,适当下沉英语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强调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
等到上大学以后,在合适的环境下,再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会更加稳妥。
调整英语学习的重心,将重心调整至大学阶段。
就像那位政协委员提出的改革方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减压。
或许这样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痛苦的小学,快乐的大学”现状,让我们的教育更加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