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萌聊教育
每一年到了放寒暑假的时候,很多师范类的高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去一些农村或乡村偏远地区支教。学生们通过支教可以为当地的孩子带来更多新知识,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因此很多大学生自愿加入到了支教的队伍中。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近些年来,大学生支教好像越来越“变味”了,比起给孩子们传递知识和丰富自己的经验,支教仿佛变得更加形式化和利益化,就连有些乡村老师和当地的村民们也苦苦哀求大学生,不要再去支教了,求放过孩子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什么大学生支教不受待见?
1.大学生支教时间太短暂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寒暑假去乡村支教的时间一般都很短暂,也就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支教的大学生来说,这或许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验,相信大家也都是满怀着善意来的,但是对于当地的孩子们来说,与老师好不容易产生了感情,还没有相处多久,老师就又要走了,这无疑会让孩子们感到伤心和失望,他们或许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支教老师不在的学习生活,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2.大学生自身经验不足
很多去乡村支教的大学生都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虽然选择支教锻炼自己对自身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是由于大学生们经验不足,有时并不能给当地的孩子们带去多少有用有价值的知识,甚至只是凭借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去教育孩子,未免有些片面。而且有的支教老师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技能,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支教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3.增长了孩子们的欲望
大学生去山村支教,会向孩子们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山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走出大山,走出农村,你就会见识到不一样的广阔世界。这种激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描述不当就会增长孩子们的欲望。比如说有的支教大学生会让孩子见识到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好用好玩之处,孩子们想要又得不到就会觉得不公平。而支教老师传递的都是新知识,等他们走后,孩子们甚至都会嫌弃以前的老师,觉得传授的知识太乏味,这些都导致支教“变味”了。
支教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得不说确实给当地的村民和孩子们也带来了一些伤害,他们舍不得支教老师走,而支教老师也并不是都给孩子带来有益的东西,但不管怎么样,相信支教肯定是有更多的好处的,只是希望大学生们要正确看待支教,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有益价值。
今日话题:大家对大学生寒暑假支教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积极留言互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