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誉君最近在老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邻居家的孩子去年要参加中考,但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想要上高中可能是有些难,但又不想直接去社会工作,一时间犯起了难。
大家都劝这位邻居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好好找一所职业学校,选择一门专业来读。邻居却问大家有没有什么人脉能让他儿子读一高(县重点高中),即使去了没有学籍、甚至缴纳几万块钱的择校费也愿意。
我很奇怪邻居为什么不让孩子上职业学校,非要读高中不可。这位邻居说:“考上大学才有机会找稳定的工作,将来才能坐办公室,上了职业学校,一辈子只能是个打工仔,干完这个活再去找下个活,没活干就没有收入。
我宁愿孩子在大院里上班,每月拿3000块钱的工资,也不愿孩子去工厂日夜工作拿6000元的工资。”
这位邻居今年虽然才40多岁,但这思想可真够传统的。不过,在现今社会,有邻居这样想法的家长一抓一大把,这也是素质教育一直无法真正实现的原因。
这不,最近又有一则消息引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表示:职业教育在中国整个教育版图当中具有绝对的比重,目前比重大约在40%~50%,未来的比重应当要达到70%。
我们先不管这位教育专家是从什么角度表达这样的观点的,单纯是这一数字就足以让众多家长们焦虑起来。
众所周知,目前教育相关部门给出的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比例要保持“大体相当”,“大体相当”基本意味着5:5的比例,想象一下,在每年小升初时近千人的学生中有一半的学生是上不了高中的,也就是说,一个50人的班级中有25人要进入职校学习,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
如果真的按照这位专家所说,职业教育占比要达到70%,也意味着当前的教育要变为精英教育,大学本科的学历将变得极为珍贵!
但京誉君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只是这位教育专家的一个个人观点而已。原因如下:
1、职业教育不等于职高
这则新闻里所说的职业教育,并不单指以中专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它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包括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学)等。
职业培训是非学历性的教育包括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
2、发言的是协会的会长,前任教育部官员,他只是站在全国职业教育大局的层面上说了一个数据趋势而已。
3、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当前社会中实体企业总体“落后”的情况下,发展这么多的职业学生就业也是难以解决的,更何况前后无铺垫,突然将普职比提升到70%,社会也是难以接受的。
国家是花费力气推广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些学校甚至开出了学费全免、上学有补助的优惠条件,但无奈家长宁愿让孩子复读一年,也不愿让孩子去就读职业技术院校。
成绩好的不去读,成绩不好的家长不让读,导致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不被重视,并且一些学校即将陷入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境地。
其实,职业学校的发展问题我们还是要辩证来看,不能完全的一杆子打死。但如果职校想要改变家长们的固有印象,京誉君觉得可能需要改变当前所面对的两大困境:
1、“双重困境”之一,公共资源有限性。实际就是高职教育发展离不开建设经费和人才。首先是经费。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高职起步发展较晚,各类财政投入也是本科先有,后高职随着发展才逐渐获得完善。
而投入数量上,本科财政投入是远超高职的。如:我省双一流建设经费是双高建设经费的数倍。可是高职学生数量与本科学生数量是相当的,高职院校的数量是比本科院校的数量多的。
高职建设与发展要投入的资金其实至少是和本科是相当的,高职要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是不可能靠课堂授课培养出来的,实训环境、实训设备均需要投入资金研发建设。
2、“双重困境”之二,是现行的高考制度。高考使得家长和学生更关注考试成绩,尤其是文化课成绩,这使得社会对职业及职业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
高考志愿填报分批次,在提前批,本科批次录取完后,掉档的高中生才会考虑高职。这种志愿填报方式也将高等职业教育置于低于本科教育一等的层次。这个困境还将高等职业教育置于一个恶性循环中。
由于上高职的学生大多是高考成绩不好,或者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所以高职生源质量较差。这意味着高职培养对象的起点较低,因此将这些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难度较大,而高职建设资金不足,师资力量不足,这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般,薪酬待遇一般。
现在的家长对“一半学生上不了高中”的焦虑、对“一半学生要去读职高”的焦虑都是徒劳。因为等到所有孩子都上了普高,你还会焦虑“95%的孩子进不了重点大学”!
想通了这一点,咱们还是放下徒劳的焦虑,少研究政策,多研究研究自己的孩子吧!
你怎么看待当前的职业学校呢?您觉得如果将普职比提升到70%,是否可行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