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难,在于它需要花若干年的时间扎实打基础

涵妈,坐标帝都,文科硕士,西城妈妈,就职于某世界五百强央企,家有两宝,女儿八岁,儿子十一个月。

不报班、不刷题,女儿八岁PET成绩优秀,这里有具体可操作的家庭英语启蒙经验,欢迎关注来和我一起抱团鸡娃吧。

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一个清华工科爸+南大文科妈的CP组合——果爸果妈,坐标魔都。他们是三年前带娃从西北城市“孟母三千里”通过上海“幼升小”面谈进入一流民办学校的家庭。公众号“水木百合课堂”由果妈主笔,分享语文学习、亲子阅读、数学英语启蒙、好物种草,不盲目跟风只顺势而为,从幼儿园到幼升小,再到小低年级、小高年级的内容干货满满,都是他们点点滴滴用心育娃的心得体会。

本文写于现年10岁的女儿果宝读一年级时,也正源于果妈这样清晰有效的养育思路,果宝不仅酷爱阅读,如今每年阅读中文图书1000多万字,也在去年底取得了上海市小学生古诗文大会特等奖(桂冠少年)的优异成绩。

果妈原就职于世界百强央企,也曾在大学任教,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辞职后举家迁往魔都,用心写字和分享。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这个决心和执行力都超强的高知家庭育儿公众号“水木百合课堂”

文 | 果 妈

前几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娃特别自豪地跟我说:今天的“语文拓展”课上,我们学了《春日》这首诗,我还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是搜了手机才给我解答的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笑着说:你是不是问老师,朱熹是南宋人,北方都被金人占领了,他怎么能跑到山东境内的“泗水”去“寻芳”呢?果点点头,“你怎么知道?”

亲爱的,我教你语文都教了7年,你会什么我能不知道哇?

以前看过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的一段自述——

三年前,我获得以色列一个奖后应邀去以色列大使馆参加庆祝酒会,其间大使先生跟我大谈以色列人如何重视教育。

他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们的教育方式跟我们的不一样。他给我举了以色列原总理西蒙·佩雷斯的例子。佩雷斯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家他的母亲只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不上来?

第二个是你今天有没有做一件事情让老师和同学们觉得印象深刻?

我听了以后叹了口气,说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两个孩子每天回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很受感触,此后,我们就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多去和老师探讨问题。

但果宝才7岁,在学术上尚且还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多数时候也就是现学现卖,在哪本书里,或是在哪个课程里看到、听到的内容,去跟老师聊聊,顺便“展示”一下自己知道得多。所以有时她回来告诉我,今天和老师聊了《道德经》或者《庄子》,我会大力称赞她。

回到我们的主题,为什么很多家长,会觉得现在的小学语文这么难学?语文成绩才低年级就一塌糊涂,或者始终提不上去呢?

不少妈妈咨询我时,很愁苦地说,非常后悔以前忽视了亲子阅读。在她们的概念里,只要阅读了,语文就可以学得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语文的难,在于它绝非一朝一夕,不是执行好了一个规定动作,采取了一种有效方法,就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

如今的“大语文”,是以语文为圆心,海纳百川,绘制辽阔的文、史、哲版图。而这些,则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来扎扎实实打基础。

分享一下我家使用的方法,供参考。

1、启蒙,习惯文化成为正常的身边事物。(0-3岁阶段)

国内语文最好的启蒙,是用传统文化去滋养孩子。方法无非两个字——“熏陶”。首先是要知道哪些是经典,哪些适合孩子?选择节奏押韵、音律美感、纯真趣味、篇幅适中的读物,在婴儿时期就可以轻轻地念给孩子听(不建议完全假手于音频,母亲的声音才是最动听的),等孩子大些,和他们一起大声朗读,坚持积累。

这些书都是我家用过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三字经》《给孩子的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论语》《民国老课本》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个部分最明显的效应,是孩子习惯了这些东西作为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不会像大人一样人为去区分难易,觉得生涩难懂,和听“小灰狼大白兔”、“小鸭子去游泳”的故事没有什么区别。其影响就是在学龄后,绝不会听到背诗就绕道,看到古文就发怵。

2、阅读,读有营养的书籍。(1-6岁亲子阅读为主,7岁+自主阅读为主)

我相信,但凡对教育稍有重视的家长,一开始都会给孩子买若干童书。但买着买着,读着读着,就渐渐放弃了(理由:没时间、他不喜欢、买来不看浪费了),这很可惜。

在果宝5岁前,我们都保持每晚睡前大量亲子阅读的习惯,她是视觉敏感型的娃,识字早(识字量和阅读量相辅相成),因此5岁以后她就开始囫囵吞枣、如饥似渴地自主阅读(占90%的阅读量)。但我也从未间断过亲子阅读,针对一些知识点零碎而枯燥、但体系完整强大的图书,做一些讲解和拓展,这个部分是很有质量的,而且对她的自主阅读是有促进和补短作用的。比如《中国历史/地理地图》《了不起的中华文明》系列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说果宝为什么能对阅读狂热?首先我觉得是精选了有质量的好书,这个“把关人”一定是父母,大前提是尊重她们的喜好,但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阅读趣味。比如,畅销的米小圈、马小跳等,在我家就不会出现。

但是,家长设想的好书未必都是她们爱看的,不强迫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她们更多的选项。我家常年会囤积果宝阅读速度1.5倍~2倍的新书量,我不怕浪费也不怕落灰,只怕房子太小装不下。尽管她看书很快,每月至少阅读8本+,但无论什么时候,家里总有将近一半的书是她没看过的。这保证了她对图书持续保持新鲜的兴趣,永远有得选,就像在图书馆,不爱看这本,一定有那本是喜欢的。

选对了书,孩子爱上读书就是必然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3、串联,跨学科的大语文。(4-10岁阶段)

有些同龄的妈妈看到我晒的新书到货图会惊奇:“这么厚的书?我家一看字多就头疼”。“你家都能看历史书、地理书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学语文,如果不学同步补充历史、地理的知识,是不可能学得深入和透彻的。

就像开篇果宝问语文老师关于宋诗《春日》的那个问题,如果她不是对中国历史朝代的脉络非常清晰,怎么可能记住宋金对峙、以淮河为界?如果她不是对中国省区比较熟悉,也不可能记得住泗水在边境以北的山东境内。也就不可能提出这种老师都要百度才能解答的问题。这就是学科的融合和串联,根本割裂不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人问,这种串联有什么用呢?当然有!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材和教辅上,只会讲《春日》是一首风景诗,初中以上的读物才会讲它是一首哲理诗。朱熹根本不是真正到了泗水去春游寻芳,而是“神游”到孔门圣地聆听儒学弦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万紫千红总是春”指的则是儒家学说在此时的发扬光大。以上涉及到大量的历史地理哲学知识点,如果这些学科的知识库没有得到同步更新,学语文(诗歌)就会看不懂、也学不透。

再举个例,前阵子果宝跟清华附小的三年级娃一起背诵《爱莲说》,速度丝毫没有落后。因为“晋陶渊明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种历史知识点,她一眼秒懂,记忆起来就非常快。史地哲的同步,会大大促进语文的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仅是跟着课内教材的进度,低年级是够用的。一旦到了中高年级,在如今大语文教改之下,远远不够,又怎么可能“好”得到哪里去呢?

4、多媒体,给予视听等全方位的冲击和调动。(7岁+阶段)

上个部分我们说了不能忽视学科融合,那去哪里补充这些知识呢?这其实是一个立体的过程。

果宝的跨学科知识,一部分是从阅读中得来的;另一部分,是以纪录片、清流综艺、学者课程的形式,和书上的知识互相佐证和升华的。

我俩是豆瓣高分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的忠粉,基本每期都看。几位大咖教授的点评部分就能补充强大的史地背景知识。也因此,我们追根溯源,找到喜马拉雅上的《蒙曼品最美唐诗》、《康震品读古诗词》,百家讲坛里的康震讲《唐宋八大家》、蒙曼讲《隋唐史》等课程,一集一集地听过来。大家就是大家,课程内容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简直是一座富矿,孩子听得入迷,对历史文学的热爱程度自然就直线上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次敲黑板,这个过程是立体的,如果没有前几条基础路线的配合和铺垫,只图生动、直观,抄捷径直接跳到这一步的话,孩子也会看(听)不懂,更不用谈建立兴趣了。

然后是高质量的纪录片,比如我们最近晚饭期间每天看半集的是《航拍中国》第一季(豆瓣9.2分)。挑选原则就是画面和文字皆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了震撼的视觉效果(PS:我家用投影仪,也有效保护了视力),能让我们遍历中国各省的美好河山,很多诗词里面孩子没见过的意向,也都通过这样的视觉画面补充到了。重点是,它的解说词是著名作家聂作平写的,高度精炼又扣人心弦,运用了大量恰如其分的修辞和成语,给孩子带来了美好的文字体验。50分钟/集就是是1万字左右的听觉输入量,这对于孩子的词汇量扩充、建立良好的语感,都大有裨益。

5、亲子游,读万卷书而后行万里路。

旅游是很好地能把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和具象事物联系起来的方式。有些人旅游喜欢看自然景观,但我就更注重人文景观。所以有些粉丝说,每次看果妈写的游记攻略,都会觉得自己好没文化。

举个例子,比如去到敦煌的玉门关,来到遗址,看到这个场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肚里空空的人,会觉得这么块破石头有啥看的?不用说,这段旅程也很快会被遗忘。但是,对于阅读过大量书籍的孩子,来到这里看到茫茫黄沙,脑子里会自然浮现出千年前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豪壮,汉匈战争的金戈铁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孩子很容易把看到过的风景和书本、影像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在上面提到的《航拍中国》中,看的海口的火山地质公园、西安的大雁塔等等,果宝就会非常自豪地说自己去过,并且回忆起旅行中发生过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旅游才是有意义的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以上这些内容,从来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的突击就能补起来的,而是要靠数年的积累,一步一步来,才能做到行云流水。习惯成自然,才会把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而有了热爱,分数从来就不是一件需要担心的事情。

- END -

今天非常感谢涵妈的推荐,欢迎大家来清华爸+南大妈的“水木百合课堂”公号坐坐、聊聊。我们还有很多养育心得希望跟大家分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