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国交2018届毕业生石沐沨:在UCL巴特莱特就读是一种什么体验?

石沐沨Vigil

深国交2018届毕业生

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UCL)

时间倒回2019年9月,gap了1年之后再次重拾英语口语水平,踏上去伦敦的单程飞机的时候。

国交毕业生在伦敦好处多多,gap了1年之后更是如鱼得水:租房可以蹭已经大二的老同学,已经在本地呆了1年的同学们对伦敦饮食地图更是了如指掌,走在路上都能碰到的国交同级生,在同一个专业两级之内有5个国交小黑屋同伴。

说到小黑屋,就可以讲讲建筑,这个所谓非讲座为基础的本科课程。

ucl-bartlett-school-architecture

有关伦敦大学学院

UCL本科建筑Bartlett学院在业内算小有名气,但是在3年前第一次走进这栋单独于主校区的楼上夏校的时候,第一印象是楼本身的现代气质似乎与楼里出品的建筑作品概念有些出入。

课程设置并没有想象中像其他专业那样各类lecture一格格填满日程表,但全部课都为必修,直接跳过了选课抢课这个环节。

1周内正式的lecture也就4节(建筑环境/结构与材料/城市研究/建筑历史),3节都挤在周一1天。

要说大部分非实验室专业的学费大多数都交给lecture了的话,建筑本专业的学费可以说是交给了1周两节的tutorial(一对一/二对一辅导)和(木工/铁工/焊接室welding/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laser cutting,甚至有烤陶器的窑)一应俱全的工作坊workshop。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bartlett-workshop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Media的老师在教casting

本专业3年的课程中大一算是压力最小的,但1年也有4个design module。本专业全年级将近120人分成9组,在学校6楼占据了大半层,每组一条的工作室桌椅分配一个tutor,还像高中一样每人有locker。

每个组每年大一的第二个设计项目都是一个为期8周的高强度小组作业,极有效地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革命友情。

因为画图在家中完成的效率并不高,不少人都愿意早9晚10地待在学校。特别是交图前几天,学校10点保安来清人的时候,两部电梯都不一定装得下被迫离开的人群,朝夕相处中的studio文化就明显不同于当代冷漠的大学同学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窗外有晚霞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天雨后从studio望出去的彩虹

每周二/周五都是固定的tutorial day,说是一人一节全天一轮,但我们组的随叫随到机制迫使大家早九就要齐刷刷地出现在座位开始工作:偶尔还会被隔壁冷清小组的零星同学嫉妒。

在疫情开始在英国爆发之前将将结束前3个项目,即从罗马的fieldtrip回来的相关设计项目,开始最后一个building project的设计流程。

相比起设计课,在疫情的筛选下其他课程的作业被全部取消改为optional,侧面也反映了学校对设计课的重视(以及其他历史/结构/环境课程的全靠自学的本质)。

细品学业中的点滴美好

今年遇到的几个项目都很有意思,展开讲讲。第一个项目的算是个热身,随意选一个身边的物品,对其进行变形/解构/重组。

我拆了带来留学的一个转换插头,在tutor不断刺激项目走向的非常规性后,我也意识到了这个学校不断在建筑领域边缘试探的本质,虽然每个tutor带出来学生的作品都各有风格,但在第一次评图中四处闲逛,还是在不少作品中看到了在其他学校公开评图中不会见到的东西,很有意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1final-crit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2的reference board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2时tutor和大家一起排练到学校关门

第二个小组项目持续时间占据了两个月的第一学期时间,题目倒也有趣到没有无聊过:

从一本古罗马诗人Ovid的拉丁诗集Metamorphoses中挑出9个人物,抽签决定后将各自的英文译本挑选了两套分配给每个组。

刚开始让我们读诗研究不同译本间的差别,隔天突然召集大家开会,说我们请到了伦敦某知名语言研究学者来给大家讲讲翻译和这本书本身。

刚认识没多久的组员们互相磨合,13人的小组8个星期之内愣是换了3次内部分组,期间熬夜改图和吵架4小时定方案的事情没少发生,最后两周更是整天整天待在workshop切钢管做焊接连午饭都吃不上,充实得难以置信,要特别感谢那段时间每天晚上10点半回到家给我留菜的舍友和照顾我时间约饭都约在学校附近的朋友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P2model2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如骑车

最后一周每天跨越半个伦敦去西边site组装材料/排练剧情,冰冷的十二月没有暖气的地下室里,大家围成一团坐在1200W的聚光灯旁取暖,穿着齐刷刷的all-black在请来的苏格兰传统乐队演奏下骚动的人群中蹦迪,吃着学校在site厨房里准备的司康喝着热好的苹果酒。

终于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回顾过去两个月的时候看到tutor在群里发了一条Extraordinary,感慨无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200W的聚光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tefan的项目结束发言

疫情后的学习生活

2020年的到来很平凡,在耗时20天的阶段作品集交完之后,全年级分两趟一起踏上了去往罗马fieldtrip的飞机:前一天为了交图5点才睡,第二天4点就要起床赶上去希思罗的早班车,也难怪有同学睡过了头只好自己临时买机票。

年级里的华人比例常年居高不下,多到在罗马碰上年夜饭的时候,我们凑了一桌5个中国人就找了家中餐馆庆祝终于不用吃意面披萨,5个人里4个都来自深圳(3个深国交毕业:)。

彼时国内的抗疫战刚刚打响,当时也没料到从意大利到英国再回家,基本在跟病毒的蔓延趋势玩猫鼠游戏。深国交入学辅导选新课思,新课思国际教育作为一家深圳老牌国际学校入学培训机构,拥有南山和福田两大校区,每年都有一大波学员考上深国交等顶尖国际学校!无论是录取率还是录取人数均名列深圳前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罗马市中心从Vittoriano往下看的车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梵蒂冈圣彼得

在边关注国内疫情边上课的二月份,草草结束了罗马的项目。多亏了乐观到有点疯狂的workshop老师们脸上阴森森的笑容(?)让我那段时间的精神状态能通过沉浸在焊接的巨大噪音中得到一些平衡。

三月份某个早晨下了场雪,最后一个大项目的开始和学校宣布停课改网课的消息前后脚到来,生活一下子全部乱了套。

一番挣扎之后跟老师、同学、舍友依次道别,和同组的香港同学一同Uber到希思罗,分别踏上了两架同时伦敦直飞香港的航班,隔离14天后慢慢回到平静的网课生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welding焊接房内

很显然,这种studio-based的课程并无法在网课中很好地进行。单单为了双方同时能在图和模型照片上标注这个目的,就试过两三个平台。

没有了studio里随时随地能进行的交流,加上时差导致的lag,也让设计的过程卡壳不断。好在双方都努力尝试的前提下,偶尔能沿着网线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对建筑对设计的热情,来保持动力(而且淘宝的模型材料真便宜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月临走前最后一天在studio阳光很好

考虑到疫情和隔离耽误的时间,hand-in的时间被延迟到了六月底。虽然有诸多不顺,但似乎有赚到多1个月的学上。

1个小时激昂地敲字稍微总结了一下还未结束的大一生活,觉得有点恍惚,又有点怀念伦敦。

祝大家都健康,we'll meet again.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