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才、神童”这一词,在古代就已经运用,描述的是一些很厉害的孩子,也是一个仅凭自己的名号就能火遍十里八村的人物。
而在现在,这些词汇仍旧被广泛运用,在他们的身上,也许只需要努力一分,就要比其他人努力十分还要轻松。
相信,大家对于“天才”最早的认知就是在古代故事中的《伤仲永》中得知。
故事为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创,阐述的是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叫做“方仲永”的神童,因为天赋很高,从小就扬名四方。
而方仲永有多么“天才”呢?从没有上过一天的学堂,就可以将看到的所有事物作诗,这一天赋使方仲永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十里八村都知晓的“人才神童”。
而且,祖祖辈辈都务农的方父不知道该怎样培养孩子,只是领着方仲永十里八村的去作诗,然后赚钱。
以至于,在方仲永稍微大一点之后,做出来的诗并没有什么新意了,再后来,方仲永的天赋散尽,只能和父母一起做农活。
而在现在,国家不仅重视对学生们教育的培养,更重视天才的培养,想让他们学成之后报效国家,为我们的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如果真的培养出一个天才,那对国家的发展是非常有利且重要的,但是,往往这些人才,却很难被留下了。
北大数学天才回国执教6年,最后选择回到美国,这3点他无法接受
1981年出生的许晨阳便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在高中时期,许晨阳的天赋抓紧展露,也被我国的高校北京大学录取。
年仅23岁便取得了北大数学硕士的学位,可见多么的有天赋,如果能为国家做贡献的话,肯定能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
后来,硕士学位拿到之后,许晨阳便出国深造,学成归来之后,也的确回到了母校北大任教,但在第6年的时候,许晨阳接受了美国大学的邀请,离开了在祖国。
当时,这个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觉得许晨阳是“崇洋媚外”,学到了知识不报效祖国,反而去了美国,纷纷指责他。
而许晨阳的天才之路走的并不是很顺畅。
在少年时期,许晨阳仅花了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本硕连读,并且到美国精修时也在休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后来,用了4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后,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而这个时候,许晨阳只有27岁。
但后来,许晨阳拒绝了美国各种科研机构以及知名大学抛出的橄榄枝,怡然居而的回到了北大,成为了一名讲师。
可是,在中国执教了6年之后,许晨阳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离开,这也让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回来之后又走了呢?真的是崇洋媚外吗?
北大数学天才回国执教6年,最后选择回到美国,这3点他无法接受
其实,从许晨阳拒绝高薪职位以及高薪聘金来说,就应该知道许晨阳是一个爱国的人,但是为什么在执教6年后又选择回到美国了呢?
而许晨阳之所以选择离开,重要是因为这3点原因。
国内风气不好
在许晨阳的眼中,国内的学术之风并不是很好,一些学者并不是真正的想把学术做好好,心思压根就不在钻研和研究上。
而且,很多学者搞学术研究多半都是为了升职和竞争,风气并不是很好,和许晨阳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国内惩罚不严厉
学术研究是一个非常庄重且神圣的事情,也是非常严厉的事情,但是,国内的学术造假却很难得到公平的审判。
就像是一些人,学术造假被举报之后,很可能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国内不重视年轻人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而年轻人又是国家的栋梁,是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的,但是,国内对于年轻人的支持并不是很够。
也就是说,国内很多东西还是讲究一些资历的,尤其是研究人员,是需要讲究资历的,也需要排资论辈,属于年轻人的机会少之又少。
不过,尽管如此,年轻人还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学习是学生们最重要的事情,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是我国建设的基石,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
所以,学生们要承担的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想要有一个好的发展,那在校期间就要好好的学习,将心思都放在学习上。
结语:
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国家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只要有实力、有能力的同学,将来都能有好的发展。
所以,学生们要努力的学习,将建设祖国当成自己的目标。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