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古文占比到45%?专家啊,你别吓着孩子!

01

有文化确实可以显摆。

比如,当有人炫耀“刷了一件宝,此龟名妇好”的时候,你可以大义凛然地告诉他:

“妇好是人名,不是乌龟名……”

如果需要我普及一下“妇好”,那好吧——

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代),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妇好墓于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 ,墓中的谜团正在不断发掘之中。

可是,这点常识,除了用来显摆,还有什么价值?

用来把妹,有时也不灵,万一对方手机配置比你高、百度得比你快,咋办?

02

有位专家曾经很沉重地思考关于人类命运的大问题。

结论是: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专家太多了。

很深奥是不是?

用人话来说就是:所有行业的专家,都会认为自己行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核专家认为“核工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环保专家认为“限制核工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如此,造成社会观点的极端撕裂。

“和稀泥”政治家的出现,就成了必然需求。

或许这是政客存在的最大理由。他们不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不必刻意强调任何一个行业的极端重要性;即便强调,也会“两面三刀”。

所以这个规律也适用于教育界吗?当然。

语文老师:语文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英语老师:英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数学老师:数学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微机老师:微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03

终于可以进入主题了。

王旭明先生接受南方周末采访,再次强调“语文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认为要加大古文在语文中的比重,比如到45%。

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

我(王旭明)坚持,这套教材里古诗文的实际内容要占整本教材内容的45%以上。我跟工作人员交代,对外只能说这个占比是25%。为什么呢?因为社会压力非常大,可能会说我们复古复辟……怎样让这套教材过审呢?就要再增加近现代文化的内容。我增加了一个“小说”单元,这个单元叫小说,乍一听“现代的”,对吧?我在小说单元里安排进了《镜花缘》……还有《明湖居听书》这样的几篇课文……实际上都是半文半白,更多是古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用心良苦。

说实话,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

但反思之后,我发现,我的赞同,可能与我也算“半吊子语文专家”有关,毕竟是中文系毕业的。

为避免掉进前面说的那个坑,有必要自泼一盆冷水。

强调语文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大古文的比例,到底有没有必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不是只有王旭明一个人这么想。

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过:

教改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考试卷面从原来的7000字,到现在的9000字,甚至未来的10000+,语文将会实现“15%做不完”……

10000+,多希望这是我文章的点击量啊……可惜它是用来考学生的。

一个强调的是古文,一个强调的是今文,都属于阅读的范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阅读在语文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这一点毋庸置疑。

英语也是。前阵子,孩子回来跟我说,英语这次考试很难。

我问难在哪里?孩子说,阅读理解增加了好几篇!

想想也对,不管语文还是英语,学习语言,最终目的就是应用。最主要的应用,无非阅读和写作。

写作太费工夫,一次考试有两个写作类题目(作文+应用类小作文),就已经“摸到天花板”了,不太可能继续扩容;但阅读依然有扩容的空间,只要你读得够快。

05

增加阅读量,甚至扩大古文的比例,到底有没有必要?

这一问题,恐怕只能见仁见智。增加阅读量当然有必要,但一次考试动辄万字以上,有点过犹不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应用性上来讲,写作才是职场中应用最多的“语文”,且门槛显然比阅读要高很多。

很多人读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毫无障碍,让他写个工作总结,就浑身肚子疼。

难度更大,实用性更强,所以从应用的角度而言,与其强调阅读,不如强调写作。

一个能写的人,阅读一般没问题;但一个阅读没问题的人,写作未必就没问题。

考试中阅读量太大,必然挤压作文的时间,导致很多学生作文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这是否会带来一种可能:一个人的语文考试成绩不错,写作却较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至于古文,增加比例,必要性也不大。现代文主要目的是应用,古诗文的主要作用是提升素养,用人话来说,就是“可以用来显摆”。

为了提升素养,25%的比例就可以了。何况,现代文、现代文学,不是同样可以用来显摆吗?

比如我。

06

“我的课最重要”现象,在学校教育中,也经常出现。

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优先做自己的布置的作业,虽然谁都知道这不可能。

另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每位老师都觉得自己“只布置了一点点作业”,孩子为什么完不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首先要谈谈这个“一点点”。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因为专业,所以觉得简单。

历史老师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他会觉得,这些作业,15分钟就能做完。事实上孩子可能需要30分钟。

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都是如此,自己是业内人士,所以会低估作业的难度。

有经验的老师,能更准确地估计学生的作业量,他布置20分钟的作业,学生只要掌握得好、做起来又专心,一般能按时完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一门课20分钟,感觉作业很少;但初中10门课,每门20分钟,就成了200分钟、3个多小时。

很多时候,学生作业负担重,就是这么来的:并不是老师们故意,他们真的觉得作业很少。

打破“专业陷阱”,避免“各自为政”,才是解决之道(好像真能解决似的,嘿嘿)。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