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只有受过教育的诚心诚意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的人越多,天国来到人间也就越快。”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现代社会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尽可能的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接触到最基础的教育。而在古代,中国的教育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初步开始,从年长一辈的口口相传到象形文字的发明,从夏朝学校的出现到西周国学与乡学的兴起,中国式的教育逐渐开始朝着王室贵族普及。汉代注重太学与国子监,唐朝专供贵族的弘文馆,再到近代社会为了普及新式思想的京师同文馆,教育的重要性早已经为人所熟知。
一. 人们对教育的重视
古代的教育制度其实也历经了多次的改变,从贵族教育到平民教育,从少数人的教育到多数人的教育,教育成为每家每户极为重视的事情,也成为多数人能够改变命运的依靠。尤其是现代社会,只有家里有条件的,都会选择让孩子去读书上学。毕竟现代社会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基本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除非愿意去做苦力活。对于一些出生书香世家的父母而言,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更加重视,经常将自己的期待压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
然而,父母的期待有时对孩子而言,却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过多的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那些天才,他们生来就自带光环,被父母寄予厚望,似乎成功是他们唯一的道路。在世界上曾出现过一位悲剧天才:他7岁被哈佛录取,8岁会8种语言,然而最终被送入精神病院,未及半百就离开人世。这是这位天才的悲剧,同样也是世界的悲剧,失去了这样的一位天才,何尝不让人充满悲痛呢?
二. 天才儿童席德斯
天才,这是一个迷人的字眼,任何人都希望能够成为天才,成为天才之后他们不会再为学习感到烦恼,也不会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然而天才也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而且能够从小到大都保持着天才的状态就更是罕见,世界上有许多的天才总是昙花一现,曾经用绚烂的色彩震惊了世界,最后却又瞬间陨落。席德斯就是这样的存在,他曾是世界上公认的天才,如果他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没有人认为他会逊色于爱因斯坦等伟大的人物。
但很可惜,席德斯却没能成为认为期望中的人,席德斯是犹太人,而在人们的记忆当中犹太人大多会比常人更加聪明,席德斯也同样如此,更何况他的基因非常好,父母皆是博士。也正是如此,席德斯从小就接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但这个教育却远远的超出了正常孩子能够接受的范围,可以说席德斯的天才虽然有先天的优势存在,但后天来自父亲的逼迫也同样起到了作用。在父亲的压迫下,席德斯成长为了所有人期待下的天才儿童,他从两岁开始,每一年都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学科也迅速掌握。七岁那年,席德斯考上了哈佛,等到了八岁,席德斯因为会八种语言而闻名世界,成为无数名校的香饽饽,哈佛大学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席德斯。
三. 从天才到凡人
在席德斯的生活当中,从小到大就只有学习这件事情,在考上哈佛之后,如果不去哈佛似乎也没有任何的选择了。更何况,他的父母一直期待着席德斯能够成为一个,比他们还要优秀的人。事实上,席德斯也的确做到了,他9岁那年就可以给哈佛的学生开讲座,等到17岁时,就已经成为了哈佛的博士。席德斯的脚步如此之快,就连爱因斯坦都追赶不上,而且凭借着席德斯的才能,他日后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不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他离开了学校的摇篮,摆脱了父母的控制,希望做一个真正的普通人。
对于席德斯而言,他其实已经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他不希望背负着压力继续前进,而是想真正的为自己活一次。不过,席德斯的父母一直不能理解,甚至还将他送进了精神病院,似乎这样席德斯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但很遗憾,席德斯这一次是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因此最终还是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从这以后,那位曾经震惊世界的天才离开了人们的生活,以最普通的姿态回归了他一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