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进,大学为何兴起于西方?

在现代社会,我们认为大学就是把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地传授给学生的一个大型机构,大学的存在使知识得以一代又一代传承,帮助莘莘学子在人生的迷雾中寻找到光亮继续前行。具有如此重大意义的大学教育实际上最早起源于西方,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全球教育界不可或缺的大平台。中国的大学教育受其西方办学理念的影响,西学东进,在民国时代开创了中国大学的辉煌。但是为什么大学会兴起于西方,为什么经历时代断层依然能崛起而且经久不衰,为什么会影响全世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去发掘和探索。

一、大学的起源

大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产物。大学出现之前,西欧的教育几乎被教会所垄断。在中世纪的前、中期,修道院,教堂等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不同于位于偏僻寂静山间的修道院,大学最先出现在城市中。在大学产生之前,我们要追根溯源,找到精神文明的源头。

01.古希腊精神是文明的起跑线

大学产生之所以延续至今,在于它根基深厚。延续到今日,大学已呈形态各异,但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没有变,那便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我们虽然不能说大学精神或者理念就是大学,但若无这些理念和精神,我们无法成立大学。大学的神圣之处就在于精神的神圣。大学的生命实际上与精神文明息息相关,它的主线是围绕知识和教育展开的。追溯大学发展的起点需从精神的源头开始,需从西方文明中寻找推动大学诞生的原因。历史上,开启知识教育的时间是在12世纪之前更遥远的古希腊。

西方文明并不是一开始便对知识有所需求,是地理上的特征激发了西方更深层次的好奇心。正是在这种强烈求知欲的促使下,西欧诸国发起了十字军东征和大航海运动,使得大学有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源。在猎奇心理的影响之下,古希腊把当时世界文明最发达的部分都容纳在一起,就像大学一样。古希腊的包容与接纳的性格,最终形成了古希腊独具特色的精神生活。

汉密尔顿曾在《希腊的回声》中曾说:“希腊与东方,就像一个侏儒与一个巨人,但是这个侏儒打败了巨人。”这句话虽有些夸张,但是历史发生的事实印证了其观点。希腊文明一开始并不是最发达的,由于周围有大量的文明体,便让希腊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更多的文明,就为后来大学的产生奠定了文明基础。

02.城邦制使得古典教育延续

大学产生之前需要有高等教育的延续,而高等教育的延续和城邦政治密不可分。人们通常认为,城市的发展影响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但实际上,真正催生大学的是城市制度。城市制度的源头在城邦。在城邦中,人们需要交往,需要参与政治活动,所以推动了教育活动的展开。城邦打破了君主专制,使得个体能组成不受伤害的自治组织。虽然在古希腊早期的历史中,有过一些诸如迈锡尼和克里特这样的君主制体制,但在大多数地方氏族民主发挥的作用更大。

对于教育来说,城邦创造了一系列延续至今的政治理念和制度形态。希腊语说:某些决议或某些决定应该‘放在中间’,国王原有的特权,甚至执政权本身也应该‘置于中间’,‘置于中心’。这折射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空间的到来。在多数情况下,城邦制度提供了有助于教育和研究等创新活动施展的空间。

二、大学在西方的成长

大学作为一种机构诞生于12世纪,中世纪的时代特色造就了这样一种特别的学术机构。人们通常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满目疮痍,贫弱混乱,文化专制的一个时代。但是大学的出现打破了大家对中世纪的刻板印象。这种现象就好像在贫瘠的土壤上长出希望的幼苗一样,使得这片土地有了生命的迹象。有了大学,中世纪才有了这样一种力量,“它是文化与学人的集中地,从世俗社会脱胎而来的大学注定了它是社会的反对者。它冲破了地域限制、语言限制、权利限制以及精神限制而走向自己的追求。正是凭着为数不多的图书、那一张斜面桌、那一盏油灯和烛台、那漏斗似的墨水瓶、那轻飘飘的鹅毛笔、那把直尺和教鞭,学者们将文化传之久远。”

大学的发展与扩散并非一帆风顺,大学也曾一度在经院哲学的保守理念陷入“冰河时期”。对于大学来说,中世纪就是这样一个危机与机遇、黑暗与盛世并存的时代。中世纪的大学得以成长与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01.中世纪城市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罗马帝国衰败之后,城市再度兴起,人口逐渐增多,商业发展更加繁荣,经济水平的提升为构建知识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城市交通便利,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可以汇聚到一起研究学问。

其次,市场可以提供足够的物质来满足学人的衣食住行,为大家学习提供了可取之便。

由于这两个主要原因,在城市中大家求学的热情十分高涨,使得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在这一时期得到高度的重视,最古老的大学就是孕育并诞生在这一时期中。

02.西欧文明的重建与复苏

中世纪的西欧虽然早期有所暗沉,但是文明具有一定的优势,使得这个时代依然可以后来居上,并且创造出了文明的奇迹。正是因为西欧的文明发展没有处于停滞的状态,才为大学塑造了所需要的母体结构。中世纪之所以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中古盛世,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积累了丰富的文明资源,成功孕育了一批延续至今的大学。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为大学创造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黄金时期,随之有了更大规模的文艺复兴和知识革命。从整个中世纪欧洲复苏来看,大学借助这种复苏的气流,把自己推向了历史的舞台。像这种情况,在东方早期并没有出现。

和其他文明相比较,中世纪持续为人们创造了学术的需求和智力上的好奇心。对比来看,中世纪西欧为大学所创造的条件是其他文明体所没有的。具体来说,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和军事活动的开展,欧洲同亚洲和非洲的道路被打开,各种资源得以重新整合,西欧社会还出现了宗教和世俗的二元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对大学产生了制度性要求。

03.自由理念造就了大学

大学是传统和现代的混合体。大学的核心体现在精神和理念上,精神生活探索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获得自由和独立。一开始西方学术并不受外部权威的制约,崇尚自由是古希腊延续至今的理念,正是在这样一种自由理念的推动之下,欧洲人才会不断地被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自由是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前提。当年希腊人虽然处于希波战争的漩涡中,但每一个人都为自由而战斗,都能对自己的自由负责。

黑格尔说过:“‘物质’的实体是在它自身之外,‘精神’却是依靠自身的存在,这就是‘自由’。”正是由于这份长久的自由传统,精神生活的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来,学人用自由的传统来换取自由的权利,这是历史赋予中世纪大学的巨大财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之,自由的培育需要传统,更需要特殊的地域文明。西方精神生活的发展与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以及好奇心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大学所需要的自由。大学需要的自由是知识的自由,只有始终以知识自由为目标,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04.法律和制度的支撑

大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法律的支撑。但是其他地域兴盛的城市也有法律知识,为什么没有能够产生大学呢?

中国在唐宋时期的实力到17世纪之后才被欧洲所赶上,相对于欧洲的城市环境来说,中国的秩序似乎更具有吸引力,而实际上即使吸收各地的文明精华也没有成就具有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来影响世界。唯一能解释得似乎只来自于东西方形成的制度差异。“专制集权的强大进一步减缓了亚洲和伊斯兰城市的发展过程。甚至像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和中国长安这样宏伟的城市,也随着统治王朝的倾覆而衰落。专制体制也特别使得东方城市更容易受到伊本·赫勒敦所描绘的政体的自然‘生命周期’的破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西方大学能够兴起。

三、总结

综上来看,欧洲具有孕育大学诞生和发展的基因。大学的开放和保守,大学的宿命与偶然都体现在欧洲性中。大学和欧洲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可分割的认知体系,其知识状态、知识、机构都是在欧洲大陆的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只有在欧洲城市间的传播与竞争之下,大学才能拥有今天的地位和影响。然而,大学又是世界性机构,大学的世界来自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世界性的知识与思想流动中产生大学的普世性才成长起来。正是因为有这种世界性和普世性,大学才从欧洲的机构上升为人类的机构。

参考文献:

《大学为何兴起于西方》

《浅谈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大学教学学术研究:历史发展与演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