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搞死学区房

这两年,关于“学区房要凉了”的声音始终没停过。

伴随着多校划片、九年一位、租售同权、摇号入学等政策的接连出台,看衰学区房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大V都在说学区房的时代正在过去,声称不要当接盘侠的声音此起彼伏。

但随便在网上查一下房价后,发现小丑原来是我自己。

各大一线城市学区房的涨幅依旧在刷新人们的认知——“深圳老破小学区房创造32万元/平方米历史新高”、“上海学区房三天暴涨100万元”、“堵车期间临时跳价40万”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在京沪,仍有成千上万的学区房妈妈依旧愿意倾注全家6个钱包,将全部资本投入到老破小学区房中去;在深圳,只要能签,几乎秒杀,但凡新上房源,看房客户在门口聚集堪比结婚接新娘。

这种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唏嘘——无论什么对策,对学区房来说似乎都只是小打小闹。

而学区房背后,则是老百姓心心念念的教育公平问题:穷人家的孩子,都能通过成绩得到好的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这块蛋糕,理想的切分当然是均衡化,但均衡是个长期过程,想要吃到蛋糕,在有钱的家长们眼里,第一还是得买房。

这几天,“上海学区房”又上热搜了。

上海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教育顶尖城市,其在有“教育界的世界杯”之称的PISA测试中连续两届蝉联世界第一,而上海学区房的价格涨跌自然也牵动着无数家长们的心。

初看消息,不知道多少人心头一紧,上海的学区房不是今年已经涨了30%了吗,怎么还没完啊?

点进去一看,却又不是。

这次的上海学区房热搜,是因为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优质高中“名额到校”等新政:

上海将最优质的的高中学位,拿出6成左右给各区、各学校进行分配。

和以往相比,这次政策是直接从学区房的根基——“生源”处下手,并且一上来的力度就非常之大。

政策落地后,各地学区房开始疯狂掉价的流言也此起彼伏,那么这次录取改革到底会对学区房有什么影响呢,学区房是真的“凉“了?还是还和往常一样又是虚晃一枪?

教育公平,在我们这一代究竟能不能实现?

01

这次上海学区新政的影响能级有多大?

过去,上海有四大名校+八大罗汉的一流高中梯队,过去这些学校都是一流初中的禁脔,普通学校难有一争之力。

这种背景下,只有考上名初中,才有再上名高中的可能。

那么优质初中的学区房,就必然成了香饽饽,学区房房价水涨船高,直破天际。

而这一次,上海的指标到区、到校,一改过去学区房一统天下的格局,让远郊区乃至综合实力排名垫底的初中,都能获得固定指标,部分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

有些家长花100万买的学区房,现在有将近60万的资源消失了,学区房的含金量被严重稀释了。

假设建平中学明年的计划招生400人,那新政后,它需要拿出大约230人的名额,去走“名额分配综合素质录取”招生通道,均匀的分给所在区的每一所未挑选生源的初中。

我们再来拿区来举例,比如上海闵行区现有6所重点初中,6所普通初中,每所初中保底的名额就是6个。

假如你在一梯队重点学校考了550分,可能只够去普通高中,但这个成绩在第二三梯队的菜中,位列全校第二名,别说是重点高中无忧,甚至可能进上海最好的高中。

理论上说,在一个学校参加中考人数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触发学校的保底名额,中考人数越少越得益。

如果你对上海的学校不是很熟悉,那就类似于西藏、新疆的高考前100名,跟高考大省江苏、河南的前100名都能进最好的大学,但高考分数差距可能很大。

为了能够更轻松考入最好的大学,很多家长会跨省买房子,让孩子转户口参加异地高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海新出台的这个政策,类似于鼓励家长们“异地中考”。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好学校学生聚集效应,给了弱势学校学生一定的机会。

换句话说,这至少给了买不起高端学区房的普通家庭一个考入名校的机会。

但是,氪金玩家常常不按常理出牌。

就拿异地高考来说,氪金的家长给孩子办了新疆户口,却让孩子在优势教育资源的上海借读。最后环节,再去新疆参加高考。

普通家庭,真的能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吗?

02

这并不是上海在教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了。也不是第一次与氪金家长斗法了。

早在2014年,上海教委就推出了“不允许书面考试,面谈入学”、“不收豪华简历”的政策。

但后来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们想出对策,通过民办学校的各种软规则打开了一扇扇侧门,也间接导致了在过去10年民办初中越来越强。

到了2019年,上海市排名前20的初中几乎全都是民办初中,唯一一所可以勉强排进前十的公办初中市北初级中学,靠的是全市点招的理科班。

为了解决资源聚拢的问题,上海提出了公办和民办同招的想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20年3月,上海市正式出台《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宣布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步统一招生,并且民办小学、初中此后不再具备“挑选生源”的权利,录取学生要靠“摇号决定”。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选择民办学校,那么他一旦落选,很可能会被统筹到区内排名靠后的公办学校去。

为了用公办学校“保底”,冲击好的民办学校。家长们转头花大价钱买起了一栋栋学区房,一步步抬高了学区房的价格。

于是在2021年1月,上海又想出一个对策——推出教师轮岗制度。

轮岗制要求每位教师10年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并在奉贤、松江和浦东三个区率先试行。

具体措施如下:

1、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在10年内必须有规定的流动记录。2、交流轮岗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村学校支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3、将学区、集团内1-2年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作为提任校级干部的重要因素。4、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应达到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20%;针对跨学段学区、集团:每年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5%,流动时间不得低于2年,其中骨干教师比例均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5、3-5年内,确保每所小学至少有1-2名高级教师、每所初中高级教师的比例不低于5%,每所高中都有1名正高级教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了优秀教师的流动,弱校和强校间的差距就不再明显。

不过,学校与学校的客观差距还是存在。氪金家长,还是更倾向于把孩子塞进好学校。造成好学校一坑难求、差学校门可罗雀的两极化局面。

而中考名额分配到学校,则就是又一个大招。

按照目前的名额分配原则,如果一个初中参加中考人数极端少的时候,每个学生考上好学校的概率比过去要大很多倍。

所以在上海通过这项措施,对实力弱的校区的扶持比外界预想的还要大。

当然,收益的不只是只能上弱校的学生。

学生不用扎堆进好学校“内卷”,学习压力降低了。家长们不用为学区房“内卷”,生存压力降低了。

这已经是最大化的教育公平。

在这方面,上海真的值得学习。

或许,超出很多人预料,美国早就已经在学习上海了。

03

2013年,一本出自美国人之手,探究上海教育秘诀的书《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曾一度在国际教育界受到追捧。

该书的作者是美国教育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马克·塔克(Marc Tuck)。

他是美国知名智库——国家教育和经济中心(NCEE)的创始人兼主席,担任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并常年为美国国会和法院提供教育政策的咨询。

他为什么开始关注上海教育呢?

因为上海学生在2009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进行的PISA测试中蝉联第一,引起了全世界瞩目。

这个PISA是何方神圣?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0年发起的一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每三年评估一次,PISA针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进行评估,查看他们能否通过已获的知识来应对真实生活中的挑战。

不同于传统考试,它不追求学生是否能把学到的内容复述出来,而是测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看他们在新的情境下是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PISA成为各国衡量基础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被喻为“教育界的世界杯”。

在此之前,几届评比芬兰都是第一。当时网上铺天盖地全是盛赞芬兰教育的文章,同时痛斥国内教育压抑人性抹杀灵魂能力低下,各种反思各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等等。

没想到2009年上海第一次参赛,就在各个指标上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一众欧美国家。

为了探究原因,马克·塔克远赴上海进行了数月深入交流,发现除了当地素质教育做的更好之外,上海在确保公平教育方面的大胆改革也是关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很多年前,上海就实行了“委托管理”制度,把教学水平较弱的学校与较高学校结对。要求知名高中给贫困区的初中毕业生预留部分名额,并将50%的教育附加税转给经济薄弱区。

从全球范围的数据来看,这相当于给了经济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在经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的成绩最好的学生中,上海市“弱势”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可见,有了上升渠道,经济困难的孩子,往往能付出更多努力,也爆发更大的潜力。

2013年,上海市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总数为120万,近半数为农民工子女,其中约23%就读于私立学校。

同时,如我们上面所说,上海会鼓励优势学区的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和郊区等薄弱学校去任教,并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到更好的学校进修学习,而参加过这类交换机制的教师和校长能在职称评定中得到肯定,晋升速度也会相对更快。

马克·塔克指出,这种轮换制度恰恰在美国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假如让纽约市最好的公立中学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的老师流动到纽约教育水平处于中下游的约翰·鲍恩高中 (John Bowne High School),这种提议不仅会受到来自好学校的家长、学生、老师等多方面的阻力,工会也会立刻号召教师罢工,所以提议就会被立刻扼杀在摇篮里。

而那些最难教也是最需要教育的学生,就只能由刚毕业、没经验的教师来面对。

可见,为了保证教育公平,上海在背后踢翻了很多人的蛋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水面之下,上海还做了一套功夫。

上海在教师培养上,从规范化的职前教育、教师资格,入职教育(见习教师制度)、持续激励的在职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构建了一揽子制度和质量保障机制。

对此,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深表赞同。他说,中国上海以制度和创新驱动,对教师的准备、选拔、培养和激励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系统的做法。

比如中国的教师职称体系对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但很多国家其实不存在这种制度,包括美国,他们那里第一天就职的新教师和退休前一天的老教师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而在上海,成为教师以后还有五级可以晋升,如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这其中的考核体系包括各级在职培训、学校教研小组、教师表现评价等等,同时每五年进行一次教师资格认证,教师通过认证后才能继续任教。

这不仅能让优秀的老师在体制中脱颖而出,同时还能激发教师行业的自驱力,形成一套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学校也会要求一线老师必须参加教研活动,让中学教师也能不脱离学科前沿,也正是靠这些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让上海在短短30年间,培养出了一支高效而卓越的师资队伍,把教师打造成为一个专业性、协作性强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让每一名孩子从优质的教学获益。

面对这些马克·塔克无不感慨地说:“环顾全球,我很难再找出一个地方有类似的教育制度来保证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而美国则由于教师工会的合同限制以及教师工资是由当地行政筹款等原因,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权利调动教师到另一所学校。”

这正是上海教育的秘诀。

尾声

公平一直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如何实现不同背景的孩子获得相对更为公平的教育环境,是全世界教育界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今,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都在投机,逼得家长不得不陷入一场鸡娃大战,然后催生各种昂贵的课外辅导班、天价的学区房,成了社会的难堪之负。

尤其是学区房,是重负中的重负。背后涉及氪金家长、学校、地产、当地政府等各个环节,也最难解决。

勇于打破这个利益链,需要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而上海作为一个“异类”,始终在和这条利益链不断地战斗着,无论是公民同招、摇号入学、教师轮岗、名额到校,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执着地死磕到底,一直到现在。

同时也希望这种魄力能够影响到更多城市,让更多的教委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让学校凭实力与分数录取生源,同时能够早日取消化片入学制度,让每个孩孑都在同一起跑线,让普通老百姓家庭也能看到希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