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无论中外,人们对于“神童”或“天才”总是另眼相看,并且给予高度的关注,甚至不乏一些专家学者针对“神童”展开研究分析,希望可以找到某个“答案”,搞懂为什么这些人生而为“神童”。
早在1978年,我国便出现了一种针对早慧少年的特殊教育模式——少年班,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出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最终推动中国的发展。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人们的过度关注,学校过重的学业任务,以及家人们的高度期待,给神童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们感到恐惧、选择逃避,更有甚者,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谢彦波、干政、宁铂三位。
第一位:宁铂
说起宁铂的名字,想必不少70、80后的朋友都很熟悉,他就是当年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的成员,并且优秀到年仅13岁便破格进入大学,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神童。他2岁能背诗,3岁能数100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成绩好,宁铂还是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甚至医学(6岁自学《中医学概论》),他都略有所成。
当年被选入少年班时,其实宁铂也是很开心的,毕竟这是一个开阔视野的好机会,但可惜的是,宁铂没能进入心爱的天文学系,而是被安排进入了当年最热门的理论物理系,但宁铂从小就不喜欢物理,13岁的他根本无法适应,非常苦恼。
当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表示,想要调到南京大学学天文,却直接被学校拒绝,毕竟谁也不想放走“中国第一神童”,宁铂只能继续学习不喜欢的物理,终日如同嚼蜡,越来越不爱和人交流,于是令人吃惊的事情一件一件开始发生——“神童宁铂多门科目不及格”、“神童宁铂跌下神坛,他不行了”,每一件事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让原本就早熟的宁铂十分痛苦。
在后来3次研究生考试中,宁铂均“临阵脱逃”,不敢去参加考试,因为他担心别人对他失望;后来家人想让他出国,结果考托福时也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这个昔日的天之骄子愈发不自信,甚至是自卑,最终,宁铂选择了遁入空门。
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我绝不会再读少年班。”
第二位和第三位:谢彦波和干政
比起宁铂,他们的遭遇可以说更加坎坷,当年他们也在十多岁的年纪进入了少年班,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和朋友,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当年入学时,谢彦波才11岁),然而学校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孩子的心理变化,直接让他们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之中,于是问题开始出现。
当年负责他们的汪惠迪老师曾说:“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当年这些少年班的孩子,有一些通病,那便是自理能力差,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导致人际关系恶劣。
就拿谢彦波和干政来说,当年不到20岁的他们,便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两个少年自然也是春风得意,然而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与导师和同学的关系处理得相当不好,导致迟迟拿不到博士学位,于是转去了美国读大学,但这根本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两人与新的导师接触后,又产生了各种矛盾,最后都没有拿到博士文凭,铩羽而归。
天之骄子们根本想不通这个道理,于是干政患上了精神疾病,终日把自己禁锢在房间里,从此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相比之下,谢彦波倒是“幸运”一些,回国以后,他结了婚,以硕士的身份成为一名物理老师,泯然众人矣。
从以上神童的经历和结局中,很容易发现他们遇到的挫折和困惑,人们的过度关注、媒体的过度渲染、缺失的童年生活、没有得到及时开导的心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等,都导致了“神童的陨落”,在开设少年班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太多东西需要探索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