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和老公为了让儿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小学,找到小学的老师去了解一些最新消息。她本来想要让儿子好好地在老师面前表现一番,但是儿子狠狠地给她打脸了。
儿子外表非常可爱,但是内心仿佛住着一个“魔鬼”。儿子和老师交流,让老师靠过来,结果用水枪喷了老师一脸的水。他们和老师的交流就此结束。
面对这样的一个结局,胡可非常生气。他们辛辛苦苦找的关系算是白费了,还给老师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回到家,胡可把儿子打了一顿。
还没有打完,外公外婆就回来了。看到孩子被打,他们非常心疼,快速上前阻止,弄得胡可很无语。
外公外婆根本就没有去了解孩子做了什么,就上去护着他。这样的溺爱有点过了,有可能会助长孩子做不好的事情。
外公外婆霸气护娃
外公外婆把孩子护下来,就问:“打哪儿了,疼不疼”?他们非常关心孩子的感受,想要达到一种共情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去安慰孩子。
轻云悄悄地说一下,这孩子的哭相不太好,很像是假哭。很少看到有孩子是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在那里哭的。
看到外公外婆阻止自己教育孩子,胡可跟他们说孩子犯了什么错,但是他们根本就不想听,全身心都是在孩子身上。
外婆说:“像你们这样打,会把孩子打死的”。孩子看到有人给自己撑腰,露出了一种邪恶的表情。孩子仿佛在想:“我做不好的事情又怎么样,反正你们又管不了我”。
如果孩子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心理,以后还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出来。如果从小父母不管教,以后社会的管教可能会让孩子更痛苦。
胡可越是和他们理论,他们越是说出一些不太好的话,以此来“恐吓”胡可,让她适可而止,不要再打孩子了。外婆说:“你这是家庭暴力”。
打孩子确实解决不了问题,只是暂时让孩子记住不能做类似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外公外婆做得确实没有错。但是,他们太溺爱孩子,想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能有点难。所以,孩子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小学,胡可费尽各种心思,全被孩子的水枪给毁了。外公却不这么认为,孩子不上学都可以,他可以养孩子。毕竟,这房子是他的,说明他的经济条件还不错。
这还不算严重的,严重的是:“这房子以后是留个孩子的,谁要是敢打一家之主,谁就给我滚蛋”。外公的这种气势可霸气了,完全就是无条件护娃。孩子肯定无比开心,以后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了。
有些人可能非常重视家里的男孩子,有些观念还没有改变过来。不过这样护娃,对孩子确实不好,只会纵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越受宠的孩子,坏习惯可能越多”。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最怕老一辈的人前来护着。因为他们的溺爱让父母很为难。如果父母真的是想解决问题,打不一定是好的选择,只是父母自己发泄了自身的怒火,孩子暂时记住了。
只有坦诚地和孩子交流,父母才可能了解孩子一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或想法。这是父母需要去关注和关心的。父母解决了根本的问题,孩子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了。这样,老一辈的人就没有多少机会护着孩子了。
姐姐的做法很明智
姐姐回家看到一家人为了弟弟争吵不休,没有过多的干涉。不过,一脸的不开心。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希望这个家充满更多的欢乐。但是她没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只能面对现实。姐姐可能见惯了这样的一种争吵,都不想参与其中了。
进屋呆了一些时间,外面还在激烈的争吵,她忍不住了。姐姐单独把弟弟带出家,到家附近的地方坐了下来。
姐姐用力地打了一下弟弟,便开始关心他了。这种教育挺不错,轻微的惩罚,努力去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家里充斥着非常负面的情绪,这种氛围里不太适合交流和沟通。所以,姐姐的做法很明智。
在一个没有负面情绪且安静的环境里交流,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姐姐快成为大人了,既可以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她能在中间起到很好的作用。
她知道妈妈很不容易,希望弟弟不要惹妈妈生气了。姐姐说的话,弟弟有很认真地在听。或许,他真的听进去了。肢体上的接触加上眼神的交流,会让他们之间的谈话更能让彼此记住。
该说的一些话,姐姐都说了。说完之后,她陪着弟弟开心地玩,希望弟弟忘记之前发生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让弟弟快速从负面的情绪里走出来。
她这个姐姐当得非常不错,懂得如何去改善家人之间的关系,让这个家变得更好。不过,家里的抱怨有点多,她一个人可能还改善不了。
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外公外婆还霸气地护着孩子,这种不明事理的守护并不一定是对孩子好。偶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经常这样做就不好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不应该被纵容。一味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姐姐是一个旁观者,能够更好地去看待家里发生的事情,并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果父母真的想要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就不应该带着负面情绪去教育孩子,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打骂孩子,基本只是父母发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已,对教育并没有什么好处。
最后,你如何看待老一辈的人无条件的护着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