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双减”:也该给神经质的家长们减负了

文/马进彪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突出问题。并说,今年教育部将其纳入重点工作,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还表示,要理性客观看待校外培训,科学适度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新京报3月31日)

给学生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个常说常新的肥皂剧,因为每年谈到这个话题时,家长们都会有新的诉求纳入其中。在前几年,一提起给学生减负,一些家长就会抱怨说其他家的孩子都在上课外培训班,如果自己的孩子减负就等于自愿降低了起跑线。

因此,这些家长嘴上一边喊着要为孩子减负,另一方面心里却又感到空虚无比,因为谁都不知道其他家的孩子是否正在暗中上校外培训班,而自己的孩子减负轻松了,但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落伍了。所以当学校真的给孩子减负的时候,一些家长在心里反倒不情愿不自在起来。

显然,处在这种内心矛盾挣扎中的都是家长们,而孩子们却并未感到发生了什么。减负本来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那份天真的轻松,而现实中,孩子们反而是没有什么感觉,倒是家长们感到了内心的无比沉重。因为家长们谁都无法说服自己,只能窥视其他家长,而这样形成的普遍结果,就是家长们排遣不掉的共同焦虑。

而近几年,通过教育部门的不懈努力,在给学生减负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也并不少。而客观地说,现在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由家长们的焦虑而引起的,比如,自己的孩子在减负一段时间后,家长就会感到内心不安,怕的是自家减了负,别人领了先。

因此整天神经兮兮的,自己的内心矛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同时又无法化解,就这种心态来说,是孩子减了负,家长添了病,精神病。

就近几年来看,客观地说,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已减少了很多,在招生行为上也收敛了不少。而与此同时,学校也确实在课外作业上给孩子们减了很大的负,这翻一翻学生的课本就可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怕是没有人能否定。

然而,在这种客观向好的减负环境下,家长们为何还总是心里没底呢?根本原因就是在自己的小角度上想得太多太多了:一方面,不上校外培训班吧,怕被别人家的孩子落了伍;另一方面,支持学校减少课外作业吧,又怕别人家的孩子领了先。

因此,就现在来说,给孩子减负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学校很努力,也实实在在地减了,并且还在继续探索更科学的减法。而现在真正的问题,倒是该轮到如何给神经质的家长们减负了。

但家长们该怎样给自己减负呢?其实这“药方”从来没变过,那就是要将孩子的身心发育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还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和对孩子的成才观,这样内心达到平衡了,也就是给自己减负了。而家长们实现了对自己的减负,孩子们自然也就轻松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