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伴读君
来源丨睡前伴读(svipcc365)
1907年,南方大雪。
曹家两位姨太太同时生产。
屋子里,姨太太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下人们忙进忙出。
一个身形矮小的奴仆拎着土罐子,悄悄接近其中一个姨太太.....
片刻后,他拎着土罐子跑到老爷房里。
“老爷,我有好东西给您。”
老爷一看罐子里的东西,会心一笑。
接着就把罐子里的东西“扑通”倒在他那口大锅里。
搅了搅,瞬间腥气扑鼻。
老爷非常兴奋。
边搅边说,“这可是好东西,大补啊!”
随后,大少爷问起老爷,是否吃了姨太太身上的东西。
“身上的什么东西?”
“胎盘。”
这是我在08年电视剧《中国往事》里印象深刻的一幕。
扭曲。
变态。
腥臭。
一个老爷竟然吃媳妇的胎盘。
也是从这时起,我才知道,原来女人生孩子剩下的胎盘,是可以吃的。
胎盘,中医学名“紫河车”,是中医药典里的一味药材。
图来源:澎湃新闻(图为紫河车)
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的作用。
图来源:百度百科
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胎盘已被“逐出”中医药典。
图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原因是胎盘来源于母体。
是母子物质交换的器官,也是营养和病毒同时存在的组织。
假如母体患有肝炎、性病等传染疾病。
胎盘也会同样存在。
如果吃了含有疾病的胎盘,就有可能危害健康。
图来源:澎湃新闻
可就算从药典剔出,胎盘就从市场消失了吗?
没有。
相反还很活跃。
湖南经视曾做过一次调查。
问那些产妇的胎盘究竟去了哪里?
很多宝妈这样回答。
“我们没要,医院拿走了吧。”
图来源:湖南经视
医院收走后,胎盘又去了哪儿呢?
记者假装成收购胎盘的贩子。
问前台护士,说没得卖。
图来源:湖南经视
走到一家儿科诊室,记者接着问。
没想到,这位医生给记者指明了一个方向。
“你去问问三楼产房有没有?“
图来源:湖南经视
记者走到产房科,碰到一位保洁阿姨。
“请问,你们这里有胎盘卖不?”
“有的。”
记者随即问胎盘的价钱,阿姨说“50元一个”。
图来源:湖南经视
当记者表明想要购买时,阿姨突然变得谨慎起来。
“要有熟人才可以买哦。”
图来源:湖南经视
没办法,记者来到另外一家医院。
找到一位产科清洁工阿姨,问是否有胎盘卖。
阿姨很爽快地说,有,要100元一个。
图来源:湖南经视
她让记者留下电话,表示一有货就立刻联系他。
几天后,记者接到电话。
阿姨悄悄把他带到墙角处。
从一个黑色袋子里,拿出一袋乌黑的东西。
就是它了,胎盘!
图来源:湖南经视
“这是新鲜的,产妇刚产完的。”
然后,记者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交完钱,记者还得到另一个消息。
“别问医生拿,他们很多不给的,留着向他们预定的人。”
图来源:湖南经视
这简直让人吃惊!
按照2005年《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
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
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由医院统一进行处理。
图来源:澎湃新闻
可现在,这些废弃胎盘还未走到垃圾站,就已被销售出去。
买胎盘的都是些什么人?
基本是收购胎盘的加工商。
他们不仅在医院收购。
医疗废弃场,殡仪馆都是他们的收购地。
一听这些场所,大部分人都会倒吸一口冷气。
可他们早已见怪不怪。
“没办法,现在医院管得紧咧。”
只要有鲜体胎盘,他们一概来者不拒。
至于胎盘里是否含有遗传性疾病,他们也是满不在乎。
“有这些病都很正常,我们也都要。”
图来源:澎湃新闻
加工商从收购后,基本制作成干货,也就是“紫河车”。
在胎盘交易市场里,干货分“净货”和“重货”两种。
净货,就是未添加任何淀粉色素,人工胶和食用胶。
通体呈紫黑色,闻起来有淡淡的腥味。
图来源:澎湃新闻
重货则恰恰相反。
不仅添加色素和人工胶等,还会泡在双氧水里变大。
泡过后的重货,个头偏大,颜色呈土黄色。
图来源:澎湃新闻(胎盘重货)
每个月,他们都能以每个80元左右的价格购入3000-5000个胎盘。
澎湃新闻曾暗访过一个胎盘加工商。
仅2020年,他们就处理了13万个左右的新鲜人体胎盘。
按照目前每个加工胎盘净利润5元,一年的净利润可达65万元左右。
图来源:澎湃新闻
制成干货后的胎盘,被他们销往两个地方。
一个是药厂。
另一个就是药材市场。
图来源:澎湃新闻
在药材市场,“净货”和“重货”标价也不同。
净货每公斤售价1300元。
重货每公斤售价700元至1000元。
图来源:澎湃新闻(左为净货,右为重货)
可以说利润相当丰厚。
除了加工商,有的胎盘贩子会零星收购,自己加工成直接服用的胶囊。
他们会和医院内部人员进行联系。
一旦有卖家向他们咨询,就打电话给医院。
2017年,新京报曾做过一次暗访。
在北京一家妇幼医院,记者和一位叫李姐的胎盘贩子碰头。
图来源:新京报
一上来,李姐开口叫价胎盘500元1个。
如果要做成胶囊,加工费300元。
记者假装有意够买,李姐就把记者带到了胎盘加工制造点。
图来源:新京报
在破旧的出租屋,摆放着一些器具。
刀、砧板、锅,烤箱等。
一看就没消毒,脏兮兮的。
出租屋里还有另外两个人,负责后续加工。
还没等记者观察完,李姐就拿一起胎盘准备操作起来。
接下来,就是胎盘变胶囊的“神奇时刻”。
先将胎盘洗净。
图来源:新京报
上锅煮10分钟。
图来源:新京报
然后切片。
图来源:新京报
放烤箱烘干。
图来源:新京报
随后将胎盘干放入器具里碾成粉末。
图来源:新京报
最后,装入胶囊。
图来源:新京报
就这样,胎盘胶囊就制作完成。
从拉客到制作胶囊,他们分工有序。
一粒胶囊卖10元,一只胎盘可以做100粒左右的胶囊。
图来源:新京报
一套流程下来,就能赚1千多元。
如果“客户”够多,她们每个人每天能轻松获利上千元。
作为早已被药典除名的胎盘,为何在地下市场还是如此活跃?
有两大原因。
原因一,胎盘功效被夸大。
在胎盘贩子口中,胎盘的作用神乎其神,几乎可以包治百病。
什么美容、补血、治烧伤烫伤都行。
图来源:新京报
当然,历史上胎盘之所以被中医用作药材,并非全无道理。
而胎盘含丰富的蛋白质,有钙、铁、锌等元素。
在营养匮乏的年代,它是一种难得的营养补品。
的确能让食用者获益。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胎盘为什么能补血健体,难免对其功效有所曲解与夸张。
而且,食用胎盘多少有点神秘、刺激。
所以,民间更是以讹传讹,出现了许多邪乎的说法。
但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准确解释胎盘的功效及原因。
并指出,这些功效完全可以通过动物内脏和饮食搭配来替代。
没必要吃胎盘。
图来源:澎湃新闻
原因二,背后的暴利。
胎盘从医院到市场需要经过2个环节。
第一环节,医院内部人员获取胎盘。
内部人员可以是产科清洁工,医生或者产妇本人。
图来源:新京报
他们将胎盘每个50元-100元卖给贩子。
第二环节,再由贩子卖给个人或者药材市场。
图来源:新京报
如果是零星售卖,价格每个飙升至500元左右一个。
如果是成批售卖,以量取胜,获利数十万。
无论选择什么方式,总之一个词,暴利。
原因三,法律监管存在漏洞。
虽然2005年《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中规定:
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买卖胎盘。
图来源:澎湃新闻
但因没有相对应的处罚条款,很多胎盘被流下地下市场。
从医院到“加工商”,逐渐行成产业链。
图来源:澎湃新闻
除了地下交易市场,一些商贩甚至把“生意”搬到平台上。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很多商家打出这样的广告。
还将胎盘分为待检测报告和不带监测报告。
可谓花样百出。
图来源:澎湃新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
古老陈旧的药方会被逐渐淘汰。
更何况,胎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果进食来历不明的胎盘,有可能会造成自身的健康危害。
图来源:新京报
现在供我们选择的食材这么多,为什么非得吃胎盘?
真的没必要。
费钱又伤身。
最后,我恳请大家一起“转发”此文,让更多人看见这个可怕的黑色产业链!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轻信,不去购买胎盘,就会将黑色胎盘产业链扼杀!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 暗访胎盘黑市
2.澎湃新闻 胎盘市场该不该存在?意见不一
3.澎湃新闻 胎盘市场乱象丛生,吃胎盘真能延年益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79990
4.澎湃新闻 害怕,塑料开始“入侵”人类胎盘
5.澎湃新闻 胎盘,到底能不能吃?
6.记者暗访国内最大人体胎盘“黑市”,药商称当天就能给1万个“鲜货”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315A06IPI00
7.湖南卫视 “胎盘”地下交易100元一个 吃胎盘真能大补
https://v.qq.com/x/page/u0320eeb0tt.html
8.中国中医药报 专家: 紫河车不被《药典》收录,并非禁用
http://www.cntcm.com.cn/2015-08/13/content_5181.htm
9.新京报 暗访北京胎盘黑市:私厨加工如煮肉 每个卖千元
https://haokan.baidu.com/v?vid=2081259985315622979&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END
喜欢,一键三连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