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孩子,不畏难+学习主动,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习上不怕遇到难题,喜欢开动脑筋,而有些孩子做题遇到难度,就会产生厌学和拖拉的情况吗?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做过一个实验:

给孩子们做拼图的智力测验题,一开始很简单,随后增加难度。

当面对较难的测试时,学生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度:有的学生抱怨困难,或是推倒表示不玩了。

另外一些学生则兴致勃勃,表现出乐于接受挑战。一个男孩拉了拉他的椅子,搓了搓手,抿了抿嘴,喊道:

“我爱这个挑战!”

另一个男孩努力地做着这些智力测验,他抬起头时满脸开心地说:

"你知道,我就是想做这种信息量大的测验!"

后一组的孩子能够将困难视作乐趣,原因正是在于他们有“成长型思维”。

你想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成长型思维”吗?

美国最受欢迎的教学法‍

teach thought网站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发布的《2018年美国教育趋势》报告,揭示了美国教育工作者们最关注的20个教育发展趋势。

创客教学法排第二,其他教学理念也都通通靠后。

“摘得桂冠”的是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

为什么大家都倾向于希望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

因为这类孩子对学习有着很强烈的欲望,认为“通过努力,我的能力可以成长”,失败在他们眼中是财富。

与此相对的是“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我的能力是固定的”。他们害怕学习中的困难,拒绝接受挑战。

而且,他们为了保持“看起来很聪明”,会选择容易的事,对困难感到无力,也喜欢细数过去的荣誉。

“成长型思维”的提出者,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她在2017年获得了教育界奖金最高的“一丹奖”。其单项奖金是诺贝尔的三倍。

她的著作《终身成长》一书中,假设过这么一个场景问大学生们:

一门很重要的课,你得了C+,非常失望,回家的路上,你又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罚单。你想打电话和朋友倾诉,也没打通。

这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固定型思维的大学生说:

“我感到被拒绝了。”

“我真是个失败者。”

“我就不该浪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去做这些事。”

等等。

而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则不那么看:

“我会更努力地学习。”

“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点。”

“不知道我的朋友今天是不是过得不开心。”

等等。

固定思维的人,脑子里好似有“一把锁”,遇到困难时也容易给自己贴标签,举步不前。

成长型思维的人,脑子里好似有“一棵树”,即使感到沮丧,也准备好了去挑战。因为挑战和困难是他们的养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美国,老师们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用“成长型思维”思考。

他们在教室布置上花了心思:将两者的对比做成海报或书签,让学生做手抄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普及“成长型思维”,教室里随处可见它的“标语”。比如以下这张板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上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两种不同认知模式:

I give up.我不做了。

I will use some of the strategies I've learned.我得用一些我学过的策略去解决。

I made a mistake.我犯错了。

Mistakes help me improve.失败让我进步。

This is too hard.这太难了。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看来这要花一些时间和努力。

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我永远都不能像她一样聪明。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我要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并像她一样尝试。

I can't make this any better.我不能再做得更好了。

I can always improve. I'll keep trying!我总是能不断改进它,我会持续去试!

I can't read.我不会读。

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我将在阅读方面训练我的大脑。

I'm not good at this.我不擅长。

I'm on the right track.我在前进的路上。

还有这种小书签:

“我不怕挑战!”

“我能训练我的大脑去完成它”

“我还不能胜任,但努力后我就可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什么美国的学校和老师,如此热衷于去做这些事?

因为他们相信,除了自己用成长型思维去教育他们,还得“告诉”他们:

“请相信,你可以进步。”

努力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德韦克教授在Ted演讲上,展示了接受成长型思维课程的学生成绩的进步:

仅一年时间,纽约市南布朗克斯区最严重落后的四年级学生,变成纽约州全州教学测验排名第一的四年级生。

仅一年到一年半,某美国原住民保留区一所学校的学生,成绩从学区的垫底直升第一。

这说明:思维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成长型思维能让成绩提升。

德韦克教授在Ted演讲上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张图:

固有思维的孩子面对困难时,脑部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而成长型思维脑部活动如火如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火如荼”的大脑发生着什么?

学习新的、难的东西时,神经元会形成新的突触。复习已有知识时,突触的连结会更强,更稳固。

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更聪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脑的可塑性会持续终生,只要努力,进步就在发生。

告诉孩子“越动脑筋,就会越聪明”,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持续增长的,是帮助孩子改变思维的方法之一。

家长可以用“成长型思维”做什么?‍

除了“告诉”他们:“大脑越用越聪明”,我们还可以更重视他们在学业上做出的努力。

德韦克教授说的一句话让人深思: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只看眼前的成果,而不顾孩子成长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是否教养出一心一意只想得100分的孩子?他们最大的目标是再拿一个100分或是通过下次考试?”

上海社科院曾经做过一个调查,95%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成为5%的尖子生。

如此“高要求”下,培养出的却是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

努力被忽视,分数被强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孩子只要用功,就应该“给糖”。因为持续的努力是学业成功的基础。

我们可以:

1.夸奖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德威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给几百名学生做一项有难度的测试题,用不同的方式夸他们:

一些学生被夸:

“你考得真好!你真的很聪明,你真有天赋啊”

一些学生被夸:

“你考得真好!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这场实验中发现,当学生因努力而受到表扬时,90%的学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有挑战性的新任务。

而被夸聪明的孩子,不论怎样家庭背景的孩子,当他们面临挑战时,会选择一些简单的任务,来维持“聪明”的评价,避免出丑,甚至作弊。

大人看重什么,孩子就会往什么方向努力。

孩子努力中的专注,坚持,策略,都值得被夸奖。

比如对于做难题的孩子:

“你看吧,这题目很简单,你能做出来的,真聪明!”

换种说法:

“这个很难的题目,你坚持并做出了答案,真棒!”

对于毫不费力就能做出来的孩子:

“你真棒,毫不费力就得到了100分!”

换种说法:

“这个题目对你有些简单,让我们来试一试难一点的题目,来挑战自己。”

对于很努力,但仍然不能做好的孩子:

“有的孩子就是不擅长数学,没有关系,慢慢来”

换种说法:

“我很喜欢你在努力地尝试,让我们来一起做,看看你有哪里不明白的。”

除了夸赞努力之外,也要格外重视处于“还没”(yet)状态中的孩子。

简单一句“你只是还在完成的路上”“还可以更好”,就能给孩子更多信心,给他们的无助一条“生路”。

2.将他们推出“舒适区”,授权他们发展感兴趣的任何新技能,提升自我效能感

除了外部对努力的持续鼓励,孩子自己从努力中获得的乐趣也不容忽视。

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去坚持,比完成家长的安排重要多了。归根结底,学习是由孩子自己去完成,自我效能感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让孩子自己坚持完成一些事?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自主感

·胜任感

·需要感

父母可以“授权”孩子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技能。以“玩的”心态去接触,会获得“自主感”和“胜任感”。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就用夸赞其努力的方式帮他平衡“胜任感”。

孩子持续不断感受到了这项技能的乐趣,就会感受到“是为自己而学”,产生“需要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要转变成“成长型思维”的,首先是我们自己。

比起“分数”,更注重他们的“努力”,并帮助他们持续迎接“属于他们的挑战”。

帮助孩子,将错误,失败从可怕的“对立面”拉到自己的一边“阵营”,认识到这些都是“帮助自己成长的,必不可少的伙伴”,改变对错误和困难的看法。

你的孩子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有型思维?欢迎您来留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