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一,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的排名中,哈佛大学位列世界第一。
古今中外,试问哈佛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心灵的净土。而有一个女孩,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被美国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高校录取,更是获得了哈佛的全额奖学金,一时之间火爆全网,家喻户晓,她就是哈佛女孩刘亦婷。时光荏苒,岁月无情,已然20年过去了,不知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哈佛女孩现在怎么样了呢?
严于律已好家风,宽爱以教任翱翔
孩子成长的旅途中不只是有学校的教育,其势必也存在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陪伴。父母总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刘亦婷的成功依然离不开她父母的教育。
刘亦婷出生在一个单亲的家庭,她的母亲刘卫华是某报社的编辑,她的继父张欣武,刘卫华是工作上的同事,生活中的爱人,张欣武虽然只是刘亦婷的继父,可他却给予了刘亦婷无尽的关怀与父爱。
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孩子学习。张欣武十分有文化素质,他和刘卫华都十分重视对刘亦婷的教育。他们对刘亦婷的教导是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滋润着万物。
为了锻炼刘亦婷的意志力监督其学习,会要求刘亦婷手心握着冰块十五分钟;刘亦婷粗心算数出错时,更是会罚她抄写成都市的电话号码簿,以示惩戒;当刘亦婷年岁稍长些时,为了不让长相较为出众的她在学业上分了心思,刘卫华夫妇愣是把“红颜薄命”的几大原因贴在了刘亦婷日常梳妆的镜子上。
那时的年代经济不景气,刘卫华夫妇薪资平平,可却也舍得将钱花在孩子教育上。在刘亦婷六岁过生日的时候,张欣武更是“斥巨资”给孩子买了一台显微镜,以兴趣作为学习的老师,谆谆诱导,谆谆教诲。皆言家庭教育不是一昧的说教,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的是“抛砖”者、“引玉”人的角色,刘卫华夫妇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是模范。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刘亦婷一直以来都是老师眼里的三好学生同学的学习榜样,学习高效自律。1999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刘亦婷凭借着优异出彩的成绩一鸣惊人,被美国四所包括哈佛在内的高校录取,一时间占据话题中心,火爆全网。
立志报国却是言而无信,空口白话
“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我要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杠杆,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哈佛女孩刘亦婷》
正如书中所言,刘亦婷在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后,曾多次对外界言明自己是一位中国人,立志要将自己在哈佛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中国,改变中国当时相对贫穷的现状。就这样,一个爱国立志寒门女孩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跃然于媒体间,口口相传之。九九年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响彻云霄。
然,事实如此吗?不尽其然也。当年的誓言终归化作一阵清风,飘过吹佛过耳。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2003年6月,刘亦婷从哈佛大学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本科毕业。她并没有如当年所说的那样学成归国,而是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而再当人们提及刘亦婷这个曾经许诺要报国的哈佛女孩时,却是她要改换国籍的消息。
改中为美,因为这样她才可以拿到美国的绿卡,才能更好地扎根在美国。四年的时光说长不长,却也说短不短。四年,它足以使人忘却一些人,一些事,更别说是一些话了,一些空口白话。在美国的四年,刘亦婷初心不再,誓言早已化作飞烟,曾经终归只为曾经。
凌云壮志不再,泯然众人矣
拿到美国绿卡的刘亦婷,现是在一家公司实习,工作的她不再似她学习那般大放光彩,平平无奇的走过一段平淡的生活。在之后的连续几份工作都没有让她的事业有太大的发展,许是心怀不甘吧,刘亦婷决定自己创业,但事与愿违,在先后创办的两家公司都以失败告终。
相比之于事业,在感情方面刘亦婷较为顺畅。放弃了中国国籍后,刘亦婷与美国一位白人相知相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现在的刘亦婷则是成为了秦岭资本的合伙人,即是为美国富商们推荐房子的中介。比起刘亦婷的年少成名,中后期的她略显平庸了些,终是与方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
不禁感慨一番,倘若刘亦婷没有放弃中国国籍,而是回到祖国如当年的誓言一般献身于祖国,是不是会有不同的景象?也许在其年少成名后会再加上一笔浓墨重彩也不得而知。感慨终究也只是感慨,现实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小结:
国外的纸醉金迷中,奢侈繁荣终是会晃了人眼,四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足迹,思。一个人的国籍纵然可以更换替代,纸上一字而已,可这黑头发,黑眸,黄头发却是与生俱来身份的象征,更换不了,不可替代的。
然,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考量,我们没有办法左右其。我们也没有办法去多言她的选择对错与否,更没有资格去评定她人的生活。唯有尊重,最后的,炎黄子孙的尊重。但问,忆及当年对祖国的誓言,对自己的凌云壮志无愧否?忆及曾经养育了自己的祖国,无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