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缺失”是这些年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男性和女性对待感情的方式完全不同,让父亲接手孩子的问题,可能会抗拒、不知所措甚至沉默。这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父亲,如果一个完美的父亲出现,他该是什么样?
一得他爹,应该算是完美的父亲吧!
老得会收藏孩子第一次穿的鞋子,收藏孩子第一次戴的玉佩,收藏孩子所有的物品,然后制成了一个“一得成长博物馆”。老的离婚后,为了照顾儿子辞掉了高管的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的陪在儿子身边。
他十年给儿子做的饭从来不重样,给儿子拍了20万张照片,平均每天30张以上,拍坏了五个相机。他会给孩子做手工,给孩子出书,为孩子做每一件事。
一得呢?那个19岁就选择永远离开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一得很优秀,从小就优秀,3岁会小学内容,各种比赛都名列前茅,高中托福满分120分,他考了118;进入世界名校埃默里大学学习哲学。
张一得的一切似乎都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老得在互联网上也越来越火,他和儿子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老得成功的培养出了读世界名校的儿子。可是一切都来不及反应,张一得在大学选择了永远离开。
儿子为什么会选择离开了?老得做错了什么?
张一得去世以后,老得在朋友圈公布了消息,他还给儿子的大学是有写了得体的文字:从小就尊重儿子的决定,这一次也尊重他。
其实从这里就能嗅到不一样的味道,老得给儿子的爱太完美、太理智;老得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强调:儿子,我爱你,我尊重你!老得关注孩子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句话。这种完美的父爱,必须全方位的接受。
可是真正的爱是不需要强调的,它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中,太完美的爱似乎是一种“人设”,沉浸在自我营销的“完美父亲”的形象中。儿子也被迫接受这种完美,并且不允许失败,不允许负能量。
孩子的自我,和虚假的自我,究竟应该怎么抉择?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虚假个体”和“真实自我”的概念。也就是人的多样性,大部分健康的人是会尊重自我的需求,然后考虑别人的需求,这样身心才会更舒适。
可是在张一得的生活中,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他,他不得不给出回应,而这个回应无法确定是“虚假”的,还是一得自己想要的。这种反复矛盾中,可能会陷入挣扎和迷茫里。
真正有爱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1. 夫妻关系优先亲子关系
首先在正常的家庭关系中,夫妻作为一起奋斗携手共进的人,应该是优先于亲子关系的。父母的感情好,孩子才会更有安全感,不少父母都把所有的爱投入给孩子,忽略了伴侣的感受,最后婚姻关系反而岌岌可危。
2. 自我实现优先
虽然养育孩子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但是无论是在哪一段关系中,都应该适当保持自我。可以退让和妥协,但是完全失去自我,只会让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人和人之间的相处讲究平等,当父母变得害怕孩子,甚至需要跪地求孩子回家,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越来越糟糕。
3. 不要将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
无论是为了完美父亲的人设,还是像郑爽妈妈把做明星的愿望,强加到女儿身上,这样的父母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孩子似乎成了他们生命的延续。
把心愿强加给孩子,是一种很可怕的占有欲,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仅要尊重,还需要学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