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蔡云涌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黄嵘 张江毅)这是厦大的一天日常,集合了厦大一天中醒着的一些片段,从清晨升国旗,到夜晚百岁教授家的学术沙龙。
每个片段,看似零碎,看似平凡,但是,背后都有厦大故事——有些是经典的传承,有些是时代的创新,有些是勇敢的探索,有些是匠心的坚持。
也正是这样的一天又一天,厦大走向百年。
从这一天,看厦大新百年。
【6:30】
钟声唤醒厦大
6∶30,厦大建南大会堂楼顶上,敲钟人敲响了厦大的钟,它有300多斤。
厦大一天要敲19次钟,按照学生作息和上下课时间——早上6∶30的钟声,叫醒学生起床,每天钟声结束于18∶20。没有电铃,这所现代化的大学的学生靠着钟声来起床、上课、下课——校钟有三种,一种是预备钟,一长两短;上课是咚咚两声;下课是缓慢的一长。
厦大的钟已经敲了100年。最早的大钟是校主陈嘉庚1919年在老家集美打造而成的,即使抗厦大迁到长汀,厦大也没有忘记把钟带到那里。
敲钟人说,钟很重要,它是传统,对学生来说,钟声代表着厦大。
早上七点多,主广场升国旗。
建南大会堂顶钟楼,敲钟人敲响了厦大的钟。
教室。
上弦场。
勤业食堂窗口。
【9:00】
那些上过“头条”的课
厦大的高尔夫课、攀树课上过“头条”,其实,它还有深藏不露的“潜水课”。9∶00,潜水课开始了。
潜水课最早是应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海底考察的需求开设的,始于2014年,随着课程的成熟,现在已面向翔安校区学生开放。
不仅有潜水课,厦大还有帆船课、赛艇课、桨板课、动感单车课、龙舟课……
厦大的体育课,总是可以满足你对体育课的所有想象。背后是这所大学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苦心。
准备百年校庆晚会的舞者,领舞老师欧锐曾经获得世界芭蕾舞比赛金奖。
厦大翔安校区图书馆。
厦大古籍修复人员在工作。
学生们在潜水练习。
学生们在翔安校区北部的“八闽园”学习。它是福建省九市一区的“植物园”,八闽大地的特色植被应有尽有。
攀树课。
19时至21时,101岁潘懋元教授在家里办学术沙龙,他已坚持多年。
位于地下10米的无噪音超精密实验室,是亚洲“最安静”的实验室之一。
【14:30】
诺奖大咖给本科生上课
14∶30,厦大博伊特勒书院的学生们连线国外老师上课——因为疫情,老师无法到中国来。
并不是很多人知道,厦大有个与众不同的本科班,“班主任”是诺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这位美国人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博伊特勒在厦大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伊特勒书院”。在书院里,他投入最多心血的是拔尖计划人才班,选拔优秀本科学生进行培养,聘请世界优秀老师,也就是说,这位诺奖得主来给本科生上课。
这个时辰的背后,是厦大走向世界的故事。
海上,“嘉庚号”进行热流探针作业。
博伊特勒书院视频连线上课。
支教的厦大人与孩子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