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蒋平:灿烂青春献给远方

有些事情的起因可能是临时起意,有些事情却是一以贯之的。徐蒋平的支教当属于后者。徐蒋平是万千支教大学生中的一员,或许在支教中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只是想从自己难忘的经历中寻求对内心呼喊的解读。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1996年徐蒋平出生在江西上饶的一个农村家庭。早年父母选择远赴浙江温州打工,使得徐蒋平成为一名缺失陪伴与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直到小学二年级,父母把他接到温州,徐蒋平的身份变成了民工子弟。正是亲身经历过留守儿童的艰辛,才更加体会到其他留守儿童背后的心酸与苦累。“也正是因为来到了父母的身边,更让我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强烈的差异对比,我觉得我的童年还是很幸福的”。在民工子弟读小学时,时常有大学生支教团对徐蒋平所在的学校开展支教。大学生支教团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与幸福滋润了徐蒋平的心田。从那时起,支教的想法开始在徐蒋平的心里扎根。“虽然当时的很多事情早已忘却,可是那份快乐与幸福却铭记于心。从那时起,我就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支教中的徐蒋平

童年的艰辛,磨炼了徐蒋平的心志。徐蒋平通过刻苦努力如愿考取南京师范大学。本科阶段,徐蒋平入了党,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让他从沉默寡言变成了充满自信、富于表达的人。有了知识和能力之后,支教的梦想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学校以后,我就加入了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红烛’青协,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在2019年去重庆支教之前,他和其他志愿者一同支教了四次,地点都是在南京市的郊区。“但是由于时间短、距离近,我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教。直到大四,我下定决心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支教。”“我相信我可以承继支教团前辈志愿者们的‘衣钵’,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将支教事业进行到底。”

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南京师范大学在重庆市大足区成功开展了数年的支教活动。徐蒋平的重庆支教之行对接的十分顺利。然而,在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后,徐蒋平遇到了教学上的困惑,他发现维持课堂秩序能力上的欠缺,不像以前在南京支教时上课的侧重点更多的是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比如,现在有许多调皮的学生不举手发言,或是举手回答一些啼笑皆非的答案。甚至有一些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秩序……作为一个刚刚进入教学领域的老师来说,这是让徐蒋平始料未及的,让他深深感受到为人师表的不容易。同时,也让徐蒋平思考如何建立师生间的沟通关系,如何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我觉得课堂秩序管理能力与教学能力同等重要。徐蒋平积极尝试与调皮学生进行主动沟通,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循循善诱,而并非简单的批评。这样的尝试很快收到了效果,经常有学生给我的桌子上偷偷的放糖果,塞小纸条、书信,甚至把他们的秘密也分享给我。”

徐蒋平和他的学生们

2019年,徐蒋平去重庆市大足区进行支教。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到来时,他的支教旅程还没有结束。由于疫情影响,学校决定采用网上教学方式。然而,有许多学生的家庭不具备上网课的条件。“当时有一个学生因为家里没有电脑和网络,只有一部老年机,他每天发短信向我请教问题。”每天的生活都很劳累,徐蒋平既要想法设法解决困难学生上网课问题,还要进行一天的网络教学。责任重、压力大,徐蒋平一路坚持了下来。一年的光阴转眼即逝,徐蒋平说:“我当时是初一的历史老师,负责差不多350名学生。我觉的最遗憾的是,我没有把他们的名字全部记下来。在这一年中,我们的接触非常多,这点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我加了一些学生的微信,他们今年是初二,我想等他们中考之前,一定要回去看望他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到了沙漠里便能滋润一粒沙,当水多了便能汇集成河流,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繁衍出绿洲。徐蒋平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如一滴绿水,浇灌着一片绿叶。当问到徐蒋平支教的感受时,他这样说道:“支教心愿源于童年的记忆,西部的选择源于师范生的职责,克服支教的困难源于共产党人的担当。”一年的经历,让徐蒋平成长了很多,也让他深刻意识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我呼吁更多有能力的同学加入支教队伍中去。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常书诚

【来源:江苏经济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