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教育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平时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表现很普通,但一考试就“超常发挥”,考试分数经常位列班级前几名。
笔者曾经的一个学生就是如此,他貌不惊人,又很安静,平时上课常常会被老师“忽略不计”。不过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他总成绩排全班第一。这相当于在老师和学生群体之间丢下了一个炸弹,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也一下子让人们记住了他。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虽然没有考到全班第一,但总成绩位列全班第二,总分只与第一名差三分。到了高二,他的学习成绩稳定在全班前三,是班上学习成绩波动最小的学生。
经过观察,我发现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阅读。他不仅在家里博览群书,在学校也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室里书柜上的书。据他自己说,有些他喜欢的书,会阅读好几遍,里面的经典场景和脍炙人口的句子,会长时间地萦绕在脑海里。
事实上,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能把阅读这件事坚持做下去的学生,成绩都不差。他们或许在平时没有多少突出的表现,也不是班上的积极分子,但基本都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他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那么,为什么坚持阅读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会差呢?因为坚持阅读可以让个体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首先,阅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的积累不是只通过平时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完成,更需要大量的阅读。
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与通过习题训练获得的知识有很大区别,一个无目的性,一个有目的性;一个趣味性强,一个相对比较枯燥;一个是视野很广阔,一个是被限定在很小的范围内。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理解、领悟、体会、鉴赏;我们会受到审美熏染;我们的情感会升华;我们的视野被开拓,语言能力和文字功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些东西会让我们更有思想,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无论是平时的复习备考,还是与人沟通、谈天论地,我们都更有底气。
其次,阅读有利于智力开发。很多人觉得,长期阅读,对语文等文科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理科科目的学习帮助不大。确实,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语文水平,因为现在的语文科目考察内容,很多都是课外知识,如果不进行有计划地、大量地阅读,语文成绩很难达到优秀这个层次。不过,仅仅认为阅读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就大错特错了。坚持阅读,给人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个体的思维更活跃、更灵活,他们会变成“全科能手”。
书看得越多,人的知识面就越开阔。与此同时,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广泛思考,会成为个体丰富的智力来源。所以我们看到,那些从小就坚持阅读的孩子,智力水平均处于同龄人的前列。
第三,科学的阅读可以锻炼个体“分拣”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如今社会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大量的负面内容充斥其中。孩子从小进行科学的阅读,更能抵御负面信息的侵袭。他们更懂得如何“分拣”信息,把糟粕的信息剔除,留下正面的和有用的信息。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分拣”信息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是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两张王牌。“分拣”信息的能力强,就更能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复习备考的方向性更明确;归纳总结能力强,就可以把大量闲碎知识串成一个体系,学习效率会变得非常高。
当然,阅读的作用远远不止以上提到的三点,它还可以愉悦身心,发展个性,提升个体的品德素质。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心情会变得很愉快,既增长了见识,又愉悦了身心。另外,阅读好的书刊,会塑造一个人的个性,让个体的心理品质更健康。倘若整天埋于题海,不仅心情容易抑郁,也会变得比较孤僻。
需要强调的是,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就要进行长期的引导。初期,家长要对书籍进行一定的甄别,并尽量陪在孩子身边;等孩子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告诉孩子,阅读可以先选读和速读,再精读和批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一些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式、精彩生动的词句和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慢慢地,阅读会内化为孩子的终身爱好,伴随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