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去中小学当教师的新闻屡见报端。
比如2020年,深圳中学新入职的66名教师中,硕士39人,博士21人,博士(后)6人。毕业院校不乏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名校以及剑桥、牛津这样的世界名校。
前两天广州白云区教育局的一则招聘启事显示,欲招聘50名博士任中小学教师。
著名的人大附中就不用说了,大概在10年以前,就有了博士任教。
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没有去科研单位研究前沿科学,没有去做大学教师带领后辈,而是决定投身到基础教育中来,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02
若是放到几年前,笔者也会觉得名校博士去教中小学生是大材小用,十分可惜。
可随着自己不再是中小学生,却希望当初自己能有一位这样的老师指导。
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说,初中毕业教小学,高中毕业教初中,大学毕业教中学,学历已经足够用了。
甚至,高中的优秀学生毕业后马上就教高中,也完全没有问题。
但这样知识储备较少的教师,最大的可能是培养“做题家”“刷题匠”,可以教出学生的成绩,却难以教出学生的视野。
03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有着深厚知识积淀和专业素养的教师,和一个当“知识的搬运工”的教师,是不同的。
他们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眼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我们很难做到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很高的学历,很专业的知识,但我们可以做到,让很多孩子都拥有这样的老师。
而且,家长只能影响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可以影响一个或几个班级,几十上百名学生。
随着老师教学年限的增长,甚至可能会影响几百个班级,影响成千上万的学生。
04
有一本基本的物理学教材《费曼物理学讲义》,是根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当年给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讲课的录音整理出版的。
按照常人的理解,堂堂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怎么可能去给大学一年级的本科生去上基础课!
这岂不是像博士生教中学生一样,是在“大材小用”么!
但费曼的讲课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他用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顺序和平实的语言,把物理各门类的基础娓娓道来,具有高中以上物理水平和初等微积分知识的读者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十分困难。
他的这本教材,引导了千千万万物理学工作者进入物理殿堂,对物理学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无独有偶,我们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讲授过本科的高等数学课程。
和大多数课本一开始就列出定义和公式不同,华罗庚从数与形,连续与离散,抽象与具体,必然与可能等方面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综述,让学生们耳目一新。
我们曾经在语文课本里学习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他深入浅出,把一个专业的道理通过浅显的语言讲了出来。
大科学家做小科普,让中小学生都能够看懂,非功力深厚不能为也。
05
中小学生们刚刚接触到庞大而繁杂的知识世界,也需要这样高层次的指导。
记得自己还小的时候,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到一个新词,就会激动很长时间,涉及到现代科学的一些内容,也会和别的班的同学炫耀。
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对学科内较为新鲜的事物有哪怕感性上的认知,他们的学习兴趣便可以得到培养,不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一门科目枯燥乏味。
高中时,同学之间曾经开玩笑:“能够讲好笑话的老师,就是一位好老师。”
所谓的“笑话”,更多的是寓教于乐,是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入实际的例子当中。
可惜,这么多年会讲“笑话”的老师并不多。
而显然,博士教师们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案例。他们在课堂中提到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与研究,说起当年的轶事,相信很容易获得满堂彩。
06
其实,基础教育相比于高等教育,老师在学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要关键得多。
回想起自己的学习历程,大多数时候还是对老师“言听计从”,信任有加。由是,博士教师更容易得到孩子和家长的信任和期许。
从另一方面讲,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研,更不是每个人都热爱科研,这些教师同样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
笔者认识的很多同学在毕业后去了校外培训机构教学,而和这些机构相比,在中小学校教书育人,何尝不是较优的职业选择。
博士生去做中小学教师,相信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赞许。
让最优秀的人才做老师,这不应该成为叶公好龙的一句空话。
然而,除了去大城市的名校,笔者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博士教师去小城市,去农村,或是在大山里生根发芽。
如果自己有机会的话,将来拿到学位后,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因为,那些孩子更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看到星河灿烂,看到他们同辈人所能看到的,无限可能的希望。
作者系在读研究生。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