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童话大王”郑渊洁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发争议,他那个小学就退学的儿子,如今怎么样了?
▲▲
现代社会哪个群体活得最焦虑?
答案十有八九是:学生家长。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大多数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操心。
网上那个绑手教子的爸爸,那个被女儿的作业逼疯的妈妈,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让人深思,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算是教育。
在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下,孩子们状态是什么样的?平凡人家的孩子读书又靠什么来逆袭人生?很多教育的问题,千头万绪理也理不清。
所以,孩子的存在是双面性的,一方面他们是家庭快乐的源泉,另一方面则成为家里最沉重的负担,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不惜倾其所有,甚至付出毕生的心血。
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独辟蹊径,包括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不走寻常路。
这位父亲非但不买学区房,甚至没有让孩子接受应试教育。他将孩子接回家中,自己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这位父亲,就是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
▲郑渊洁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肯定很疑惑,甚至不敢相信,在传统的观念里,接回家不就等于退学?那孩子的一生岂不是毁了吗?
恰恰相反,郑渊洁的儿子非但没有毁掉,他的现状还让人感到震惊和意外。
从1977年开始搞文学创作到如今,郑渊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是中国作家中获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的第一人;
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名列全球第四名;《童话大王》月发行量最高时超过100万册,累计售出1亿5千万册。
但你一定想不到,如此优秀的郑渊洁,却只读到四年级就辍学了。
▲ 幼年时期的郑渊洁
郑渊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父母对他的教育也很独特,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从不体罚,而是让他写检查,而且每次都不许重样。
这不仅可以让郑渊洁认识多自己的错误,也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原本郑渊洁也是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上学,但在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让他写“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他偏要反过来写,写出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儿吃”。
老师让他改正,他则坚持自己的观点,盛怒之下的老师咆哮道:“郑渊洁,你被开除了。”
得知孩子被学校开除,郑渊洁的父亲,没有像一般的父亲那样,非打即骂,再去求老师网开一面,灰溜溜地再将孩子塞回课堂去继续上学。
但是郑渊洁知道自己闯了祸,就用小说的形式提前将检讨写好,愤怒的父亲看到检讨后,发现了儿子的文学创作潜能,所以才决定自己亲自教育。
郑渊洁的父亲在看了他的检讨后,却说:小子,没事,我回家自己教。
为了教育郑渊洁,父亲“以身作则”,自己每天四点半起床锻炼,也把郑渊洁带着。养成了郑渊洁每天早起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拿着高标准要求子女,自己却是一个毫无原则的人,不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抱着手机不松手;不许孩子看电视,自己却整天守在电视机前追剧。
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父母不放弃自我成长榜样力量,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他父母的样子。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在父亲的教育下,郑渊洁快乐的成长,很快就把初中的课程学完,父亲为他颁发了毕业证书。
随着时间流逝,郑渊洁在父亲的教育下长大,并且结婚生子。
儿子很小的时候,郑渊洁也想像父亲那样教育他的方式教育儿子。
▲ 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
但是,郑渊洁的举动遭到了许多亲朋好友的反对,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他也曾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最后还是将儿子带了回来,自己教授儿子知识。
他给儿子营造了一个与学校教室相似的环境,跟着学校的教学流程走,也会跟学校一样,每周一都会有隆重的升旗仪式,为儿子提升仪式感。
教学方面,延续了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为了营造一个与皮皮鲁、鲁西西一样,没有升学压力、考试排名,没有邪恶、争斗,只有舒克、贝塔相伴的童年,还自己编写了一套关于皮皮鲁的故事合集。作为教育参考。
每天的学习安排也非常有规律,上午是自由时间,郑亚旗可以和父亲玩游戏,也可以自由活动;下午连上三节课;傍晚,郑渊洁会带他到河边去散步,和他讨论电视上或书里各种不同的话题。
三年之后,郑亚旗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从这所特殊的“学校”毕业了。
▲ 郑渊洁与郑亚旗
郑渊洁的教育理念是,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让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郑渊洁也想让女儿在家读初中,但是女儿和哥哥相反,她喜欢读书,喜欢考试,喜欢学校的生活,不愿意在家里学习。
郑渊洁尊重女儿的选择,让她接受应试教。
▲ 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女儿郑亚飞
郑渊洁真正伟大的地方是,他做到了尊重孩子,而且将这项尊重执行得很彻底,但生活有太多父母,只把“尊重”当成一个名字,更多人则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种种选择。
当然,不是说每对父母都有像郑渊洁这样的教育能力,而是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
不是一味的娇纵,也不是一味的打骂,而是要区分一个度,而这个度很难把握。
郑渊洁不但在教育上尊重孩子,在人格上也如此,在家中他从来不让孩子叫他爸爸,而是直接叫他名字。
中国人的传统教育里,尊卑有别,分的很清,觉得孩子直接叫自己的名字是大不敬的行为,其实孩子若真的尊重你、信服你,称呼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也是这么认为的,儿子从很小的时候,对我的称呼除了妈妈,还有“大兄弟”“我姐”“母后”“朋友”等,我听到这些称呼并不惊讶,而是很自然的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好的教育是互相尊重的,而不是娇纵。
当然,郑渊洁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大多数家庭,一是父母需要工作,二是并非所有父母的知识水平都能达到独立教育子女的程度。
虽然教育方式未必适用,但郑渊洁对孩子的态度,却值得父母学习。
为人父母,不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子女,逼迫子女服从自己,而是要了解孩子,给予足够的尊重,倾听孩子的声音。
除此之外,千万不要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该放手的时候就要让他去闯荡,就像郑渊洁那样,从成年那刻起,你的未来就只能依靠你自己了。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才会养成独自自主的人格,在人生路途中,才有独自应对风雨的能力。
最后想对父母说,若想要孩子有所建树,自己也要有所作为,只有父母足够优秀和自律,才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示范,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尊重你的意见和教育方式。
小柒后记:
我想很多普通平凡的父母都不赞成郑渊洁这样的教育方式,因为我们普通人做不到这样的思维逻辑教育方式,也无法全身心的这样陪伴孩子,更无法在不工作的状态下去陪伴孩子。
都说上层建筑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持,能够像郑渊洁这样独僻蹊跷的教育方式,对于平凡如我辈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很多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父母,连自己都在苦苦支持,孩子大多留在父母身边照顾,自己独自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想要把孩子带在身边读书,还需要学区房,没有学区房,上学的名额,是一票难求,有的托关系走后门,都未必能把孩子带在身边。
又何谈郑渊洁式的亲子教育。岂非是笑话嘛!
当然不是说郑渊洁的教育方式就不好,而是每一对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
平凡的人不走应试教育,不靠高考,不靠自己一路拼杀走出来,还能靠什么呢?
我虽不能像郑渊洁那样育儿,但是我会力所能及的培养儿子的综合能力,先去做好一个人,再去做好一件事。
我一直对儿子说:“十八岁成年以前,我会尽我所能的去培养你,陪伴你,教育你,努力让你成为一个三观比五官还正的人,但是十八岁成年之后,你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成年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子,因为我自己的愿望,我自己努力去实现,不会假手于人,更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我一直说的就是,希望儿子做自己,希望我们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在那之前,需要努力为这个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
我是盛小柒
如果你愿意,可以将生活的困惑,
遇到的情感苦恼告诉我。
我未必能帮到你,
但一定会和你一起面对这个世界。
遇见小柒
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