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和没上大学有什么区别

说这个话题之前,先插入一个让很多人有争议的教育圣地北京的情况,给大家做启发。

一个典型的学生思维就是:

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理解的一个方向前进,然后社会分配资源给他,然后他使用资源。因为一个没出过校门的学生一切的生活起居都是被分配好的。

但真实的社会情况是:

按照社会制定好的规则开始选拔,比如高考,考到的好的分数,然后给你一个好大学的名额。如果没考到,就得加钱得到教育资源,如果没钱?那就没有这份资源给你了。

一个一本大学的机会,比普通大学的机会多出了50%,甚至更多。

但是你知道为了这点可怜的优势,那些为了一本奋斗的孩子们付出了多少吗?

就好像一个经久不衰的高考话题:北京上海高考容易,比别的地方占便宜。特别是那些高考竞争非常激烈的省份。很多考生觉得不公平。看着这个录取率都眼馋啊,但是你要知道,近些年能上这个桌子的考生,他们的家长付出了多少?远了不讲,最起码要在北京上海买套房吧。

而这些人里,有老北京,有本地和外地的有钱人,有新晋的北京人,有从小就花几千学礼仪的,有花上万报名学篮球音乐的,有花几万块参加个夏令营找个交流体验的,还有几十万去个假期游学活动的。

在北京这种城市家长们花了那么多钱去下注,而当自己上了这张桌子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竞争的居然不光是谁读书更好,还有各种君子六艺竞赛得奖,德才兼备。而只有拿更多钱和资源砸才能有机会赢来上述的东西时候,你只会满眼都是绝望,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自己的家长是砸不起的。

只有在这个瞬间,你才能意识到一个问题,虽然外地的录取率相对低一点,但是那还是个公平的战场啊,那还是个凭分数就可以决定自己能不能进好大学的干净的,全凭自己本事的竞技场。它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所以,上大学的回报率高不高?要看自己的情况和你所在的考试地区的情况。个人努力占胜负关键的比重越大,就是教育回报率越大的地方。而被资本左右的地区,比如我所在的北京,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相对低很多,原因就是:那些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压根不在乎回报率,这你怎么拼?一个随便all in的家庭,人家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一个没有教育资源的人,这就是精英教育。而自己偶尔all in,大概率下,还会因下注少而一下子就出局。简直不要太难受。

说了这些只是为了交代背景,那么回到上面的话题,上大学和没上大学的区别。

这回你们懂了吗?

教育资源的回报是差不多的前提下,越穷的地方,因为要求投资额少,回报率越高。教育这条路越好走。如果你所在的省份,还能通过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格,毫无疑问要冲上去博一次,因为至少你拿到了一次上桌的机会,至于后面如何一命二运三老爹。

但是连这张门票都丢失的人,就再很难遇到凭借自己努力能极大改变的自身命运情况了。道理就在于,普通人失去了一个回报率几乎最高的选项,再想找第二个“个人努力占胜负关键的”桌子,当真不太容易。

不要跟我讲那些没有上大学当了老板的人的反例,好好关注一下那些没上大学也没当老板的人的境况再认真想想。

学历与经历哪一个更重要?对于已经拥有丰富阅历的人来说,学历与经历的选择并非不可得兼;而对于二字打头的年轻人来说,二者无疑需要一个偏重取舍。

这个问题不言而喻。

首先,在个人的思维模式上和一些生活态度上,两者区别很大。

其次,上大学的人对于有些原始的生存能力弱一点,没有上过大学的在新型城市的生活中能力弱一点。

第三,上大学的对比性比较多,烦恼也就比较多,没有上大学的,对于生活的对比性就少,快乐更多一点。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