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让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首先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的看待幼小链接这一问题,并且我们采取适当的策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支持了。
父母怎么能帮助孩子正确的度过幼小衔接?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哪些变化呢?
第一个变化、就是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变化。
学习内容会从具体的生活走向抽象的内容。而学习方法是从原来的游戏为主的活动走向了以符号为媒介的学习。幼儿园你会发现孩子们还是以玩为主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他和小朋友们一起运动、一起朗读、一起做游戏,一起玩做玩具等。尤其是一些采用了蒙氏教学的幼儿园。而蒙氏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特征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比如说很多的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老师是不去打扰他的,一直让孩子玩够了,整个心理发展以及运动的规律过程都是完整的。一直到孩子自己放下这个过程才算结束。可是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因为小学你会发现每一节课都是有铃声提示的,孩子的心理过程会被小学的这种节奏,会被时间划分,整个上学时间被一节一节的课程所分割。我们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所以在这个转变时期,孩子有时候一定会付出一些代价,家长也会费更多一些心理的。
第二个变化、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会从原来的幼儿园保护教育到知识教育。幼儿园主要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尊重孩子的天性为主。不会要求孩子在知识符号上有太多的学习,而到了小学以后就会进入到义务教育时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上就会有很大的转变,对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期待。所以这个时候老师也会更加侧重于孩子的知识教育了,而且孩子的作息时间从原来的宽松变成了相对的紧凑,那父母对于时间的把握,老师和学校对于时间的严格要求。需要我们孩子一点一点的建立起他的时间观念。这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从这些变化中开始,逐渐地从基本没有压力的小朋友走向了承载更多期望的小学生。
我们家长要怎么做呢?
第一方面、家长要理解和接纳。
我们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所有过渡表现中,很多孩子其实是不适应的,但同时也是新鲜的,我们不要因为孩子起不来床,不能回家及时写作业,上课总有一些小动作,或者常常忘记带课本等的这些行为跟孩子发脾气,甚至责骂。因为我们要给孩子一个过渡的时间,这样会减少我们的孩子对新的生活,新的习惯的畏惧和厌恶的心理。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多去鼓励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学校的事情,做好倾听者的角色,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信赖,相信我们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将会让我们孩子更好的走向独立和自主。
第二方面、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就是我们家长要培养我们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一定会养成这样的能力,因为幼小衔接这个阶段正好是孩子的智力发育期,智力发育期是0到6岁,而转变习惯养成期是7-13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家长要开始注重于孩子的习惯养成了。在幼儿园里生活都有统一的安排,不论是进餐喝水还是上厕所,都会有人提醒。进入小学阶段这些事情就需要我们孩子自己做安排了。同时还需要做好自己的物品管理工作。所以家长要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孩子各种习惯的建立,以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了。
比如说自己整理衣服,换衣服,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家长千万不要在这个时间过分的替代,只有孩子做得越多,经验就会越多,能力就会越强,自信力自然而然也就会提升了。
第三方面、培养规则意识和底线意识。
就是我们要重视孩子与他人良好的互动能力,要是孩子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又能正确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幼小衔接一定是非常平稳的过渡。所以我们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好的家庭氛围,积极回应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这样我们就可以重视到孩子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多创造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交往环境。自然而然我们孩子就开始有了规则意识和底线意识,当孩子获得这些经验的时候幼小衔接就会容易得太多了。
第四方面、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首先作为我们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升入小学的孩子是长大的表现。而进入小学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的去肯定他,多去支持他,避免用一些消极的情绪去恐吓我们的孩子。比如在学习上我们责骂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或者在学校里不遵守纪律,甚至指责孩子不听话等等这些行为。这会让我们孩子感受到学校、老师、家长各方面给的压力。于是他就不喜欢上小学了。另外我们家长要提前带孩子进入到小学的作息的时间规律。并且要提前带孩子认识进入的小学。这样容易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的生活节奏,会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和自信。
同时没事儿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小学时候的那些趣事,让孩子多一些期待,并且我们在家里要布置一些书籍,学习的桌椅,举行一些幼儿园的毕业仪式。为孩子准备一个上学的新书包,并且以游戏的方式制定孩子的作息计划,如果我们孩子完成作息计划,就要在上面贴一个笑脸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进入小学的氛围和仪式感了。
橙子老师认为:
当我们的家长做好幼小衔接的身心准备的时候。孩子也就随之适应了,这就不会成为一个什么难题,而是孩子更好成长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