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逃票后,家长的做法引上万网友点赞: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最近,S姐在网络上刷到一个教科书式家庭教育的视频。

事情是这样的:

3月13日7时30分,武汉地铁3号线宗关站,一位年轻爸爸带着儿子进站。

通过闸机时,爸爸在前面刷卡进站,儿子紧随其后,无意间“逃票”通过了闸机。

图源:网络

走在前面的爸爸发现了,回头问儿子:“你不是有卡吗,怎么不刷呀?”

爸爸停下脚步指着闸机,要求儿子重新刷卡进站:“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遵守规则!”

儿子立即拿出挂在脖子上的武汉通学生卡,地铁工作人员接过卡片,让孩子通过闸机进站。

这番“教科书式”处理,受到广大网友点赞。果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的态度

决定孩子的未来

斯宾塞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

“家长不负责任的托辞,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强化着这样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

前几天,一名小学生坐地铁时也逃票了。

原因是卡里余额不足,身上又没有手机和现金,为了回家,这名小学生便跟着其他乘客蹭进了站。

接站的父亲发现自家儿子逃票后,立刻就去补了票钱。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图源:网络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这名小男孩带着钱和保证书,找到地铁站工作人员承认错误。

原来,当天孩子的父亲在将票钱补上之后,回家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

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专门向地铁的工作人员送上“罚款”和一份保证书。

“对不起,我不应该逃票,爸爸说逃票是一种不对的行为,我是来向您认错的,我保证以后不再逃票……”保证书上这样写道。

工作人员不仅原谅了他,也告诉他下次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随时去找地铁相关的工作人员。

图源:网络

很多网友看到这则新闻,都纷纷为这个孩子的父亲点赞。

“这样的好家长,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好的影响。”

“承认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为家长、小孩点赞。”

孩子犯错后,大多数人都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更何况,孩子的行为,工作人员都没有发觉,本可以“逃过一劫”。

但是这位老爸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却没有丝毫包庇。不仅教育孩子要勇于承认错误,还陪在一边给孩子直面错误的勇气。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会决定他的一生。

有什么样的大人,就会有怎样的孩子,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比起“教训”

教育更重要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孩子犯错就要教训。

似乎在家长们的心中,打骂是最快速阻止孩子犯错的方式,但这却是最偷懒的方式。

简单粗暴的打骂教育的确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了犯错所带来的痛苦,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却没有告诉孩子如何承担责任。

有一个小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父亲让他为自己的错误去负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源:摄图网

他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人家”,父亲替他赔了钱,却告诉他这钱是先借给他的,一年后要还回来。

从此,这个男孩每逢周末、节假日,便出门打工,送牛奶、报纸,给饭店洗盘子,终于攒够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源:网络

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美国家庭养育专家珍妮·艾里姆曾说: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从小就明白犯了错误要勇敢承担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一定是一个能够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的人,也必定会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勇气与魄力。

睿智的父母

都会以身作则

孩子的一生,从家庭开始。

一个孩子未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每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从来都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来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刻画进孩子的血肉里。

董卿说:“要想你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源:网络

媒体采访安徽状元董吉洋时,她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在成都,一名9岁男孩无意间翻到妈妈的研究生英语笔记,惊讶到妈妈原来也是要学习的。

便向妈妈借阅笔记,认真阅读,并表示自己也要考大学做准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源:网络

结果看着看着,孩子开始抽泣,并更哽咽着说道:“对不起,妈妈,我没有好好学习。”

更令人兴奋的是,据这位妈妈表示,从那天起,这位孩子更爱学习了,第二天很积极就把作业做了,还自己练习了钢琴。

卢梭说:“孩子生而为孩子,但父母却并非生而为父母。为人父母,就是要不断陪着孩子去学习,去适应,去进步,去承受这生命之重。”

教育的关键,不是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来影响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