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父母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我们国家,早教、超前教育是最有市场的。
看看早教中心,很多一两岁的小朋友都在接受早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大脑开发。等到上幼儿园,我们的孩子就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了,什么识字、数学、英语已经开始学习了。虽然国外很多国家是禁止对6岁以前的孩子进行各种知识传授的,但在我国,基本上所有父母都在这么做。
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但郑强教授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我们的孩子恰恰是被伤在了起跑线上,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之所以缺乏创新能力,就是因为小时候的抢跑。
第一:不从孩子做起,我们的创新就无从谈起。
现在整个教育行业都在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但在郑强教授看来,如果不从孩子做起,不改变现在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还是大搞题海战术,还是大搞超前学习和超前教育,那么等孩子到了大学,再去谈创新教育,也就毫无意义了。
想真正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必须从小学就做起,甚至从幼儿园就做起,要采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要给孩子们自由玩耍的空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恶性的学习竞争之中。
这样的竞争学习模式是不可能培养什么创新人才的。
第二:我们的孩子高三毕业后为什么满校园撕书?是被读书伤透了!
每次高考结束后,我们的高中校园都会上演一场撕书大战,所有的高三学生会把自己的书撕得满校园乱飞,同学们一片欢呼,作为学校和老师,一般也不会制止。在校领导看来,这也是孩子们释放压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孩子们学得太累了,太苦了,所以靠撕书来宣泄。
但郑强教授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孩子被读书伤透了。
回想过去,哪个读书人不是把书看成是宝贝,搬家什么都可以丢,唯有书是不能丢的。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对书这么仇恨呢?
在郑强教授看来,这种现象基本可以说明,中国人后面根本没有原始的创新的欲望了,说明孩子们已经被书伤透了。为此,郑强教授还专门写了个对联:
超强灌输知识,极大地挫伤了孩子们探求知识的动力;超前挖掘潜力,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探求未来的渴望。
第三:考上太原理工的孩子才是最有前途的。
太原理工的学生为什么喜欢郑强教授,因为在郑强教授看来,考上太原理工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考上太原理工的孩子要么是高中贪玩,要么是还没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还没有成年化,还留了余地。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有前途的。
也就是说,郑强教授不主张在初中高中就拼命学习的孩子,特别是考上985的那些孩子,在他看来,这些孩子初中高中都太拼了,等上了大学,已经没有后劲了,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精神了。
第四:我们从来没有教孩子独立的能力,我们的孩子从小太舒服了。
我们教育的另一个缺失就是从来没有教孩子们独立的能力。
看看中国的超市,很多孩子坐在购物车里,我们的父母也乐意让孩子这么做;看看机场,有多少孩子坐在行李架上;看看公园游乐园里,多少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坐在游乐设施上几个小时也不烦。为什么?
郑强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一下课就急急忙忙跑向校园,因为他们不想坐在教室,他们坐得太累了,但为什么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下了飞机后还想坐在行李架上呢?也是因为坐累了吗?
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孩子太会享受了,受不了一点点的苦,我们的孩子太缺乏独立的能力了,干什么都不想太辛苦,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这样的孩子还指望他们将来搞什么创新吗?
我们的专家一直倡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教育也是这么做的,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高中学大学的知识。但结果呢?我们有多少前沿科技呢?我们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呢?我们最终超前了吗?
可见超前教育并没有带来超前的效果,我们的孩子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反而伤在了起跑线上,有的甚至累死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这个观念必须要改变了,从小学就要改变。但愿郑强教授的呼声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大家对郑强教授的观点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