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
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4月4日,江西九江的一艘摆渡船上忽然传来了一阵呼救声:“有人跳江了!快救人!”
原来,22岁的女孩罗某和父亲、哥哥一起开车搭乘渡船的回乡途中,女孩和父亲因为琐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或许是吵红了眼,父亲说了一句气话。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女孩竟然直接打开车门,冲向了围栏,不带一丝犹豫便跳下了江。
而父亲看见女儿落水,顿时慌了神,竟也一头扎进水中,想要营救女儿。
岸边的人见状赶紧找来绳索,在众人的努力下,父女俩被及时救起,所幸没有生命危险。
很多人看到这个事情后都在指责女生,说她心理脆弱,说她不珍惜生命,说她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跳江实在太敏感。
可人活于世,又有谁不知道生命可贵呢?这个女儿,真的会因为简简单单的一句气话就选择抛弃一切吗?
评论区最高赞的回答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说跳就跳绝不是一瞬间的情绪…这应该是隐忍了很久的情绪。
是啊,这大概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有太多的中国父母,他们明明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明明可以为了孩子放弃生命,但他们从不会表达爱,甚至觉得讽刺、挖苦、训斥才能磨炼孩子的意志。
所以有太多的孩子,他们自小便被父母的语言打击得遍体鳞伤,在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家庭中长大,最终将一点一滴的失望攒成了绝望。
01
“没有我这个父亲,谁知道你是谁”
最近,以毒舌和精准评论火出圈的李诚儒,他的三个金句“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得到了无数观众的点赞,简直是一针见血,被称为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然而,这样不讲情面的说话方式不仅仅是对外人,更是直接体现在自己儿子李大海的身上。
在综艺《夸就对了》中,节目组邀请了李诚儒和李大海上台互夸。
但李诚儒的表现可谓是和“夸”这个字丝毫不沾边。
主持人问他:“你认为儿子成功吗?”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诚儒竟然反问主持人:“你觉得呢?”
显然,李诚儒并不满意儿子现在的表现,更是达不到他心中对成功的定义。
那在李诚儒看来,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打台球有三个世界冠军吗?
演戏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吗?
唱歌唱出了代表作品吗?
主持人顿时哑口无言,李诚儒更是直接中断了录制,退出了节目,因为在他看来,现在根本不是夸儿子的时候。
可李大海真如李诚儒所说的浑身一无是处吗?
其实近十年来,李大海做出的成绩足以让很多人都直呼厉害:
发行6首单曲;
为7部影视剧进行作曲、配乐;
创作演唱影视歌曲10余首;
创立自己的影视公司,制作4部影视作品。
然而这些在李诚儒的眼中,微不足道,因为在他看来:没有李诚儒这个父亲,谁知道李大海是谁?
从小在这样打压式挫折教育下长大的李大海可谓是“最惨星二代”,想得到父亲一句夸奖肯定的话更是奢望。
他不止一次地对儿子进行公开批判。
大海曾在节目中拿到了冠军,李诚儒不屑一顾:“想必对手都太弱了吧。”
在节目中亲情连线,场外加油的时候李诚儒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你有什么可让我夸的呀?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样的,而你现在这人模狗样不是父母给的吗?
这样一番话,让场上的大海备受打击,眼中那些期待的光也一点点黯淡了下去。
在公开的场合都如此不讲情面,很难想象生活中的李诚儒对待儿子又是怎样的严厉和打压。
诚然,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的期许,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很多人都开始奉行“否定式教育”,他们从不夸奖孩子一句,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最擅长泼冷水,觉得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耻而后勇,才会不断进步。
但貌似这些父母从没有想过,这,还算是个家吗?
这个家,没有温暖,只有满满的冰冷,没有欢声笑语,只有最伤人的话语。
在《中毒的父母》中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02
对不起,我永远成不了你眼中最好的孩子
《人物》杂志曾经发起过关于“不好好说话”的征集,其中80%以上的留言提及的都是家庭成员间的语言伤害。
在这些言语施暴者中,“妈妈”、“爸爸”、“父母”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三个身份。
其中,“贬低”性质的语言甚至高达46.6%。
他们习惯性地打击否定子女,说出的话甚至充满了讽刺和质疑:
我怎么会生出你呢?
你是傻子吗?
你心里没点数吗?
你怎么不去死呢?
……
而时常在家庭中遭受语言打击的孩子,也明显比别人更加自卑和敏感,甚至是自我否定。
就像李大海,他在内心对自己始终是“否定”的,看到父亲对自己的这番评价后,他也开始了自我怀疑:“我深知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我也没有那份运气。”
他在父亲面前,从来都是小心翼翼,他希望父亲能看到自己的努力,希望父亲能为他骄傲,然而李诚儒的“压力之网”让大海所有的期待都变成了天方夜谭。
所以即便李大海已经35岁了,但是在父亲面前看起来依然是个不自信的小男孩。
节目中主持人想让李大海邀请自己的父亲夸一夸儿子,可李大海始终犹豫,他咬着手指,不知所措。
就算他终于下定决心拿起手机,但是手指却停留在了微信界面上,一句话删了打,打了删,却始终无法发送。
因为他知道,得到父亲的一句认可有多么的难,既然如此,大概只有“逃避”才是最有用的办法。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最终选择了走向极端。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常春藤的女博士因为母亲的一句话跳楼自杀。
这位女博士的母亲是一名艺术家,事业有成,在美国看望自己女儿的时候,两人不知为何争吵起来,母亲的言语中满是指责。
女儿问她:“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只有冷冷地一句:“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听到这样的话,转身跳下了阳台。
其实这位母亲在别人面前对女儿总是满满的称赞,可是回到家面对孩子,却只有经年累月的打击和严厉的批评。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可想而知,当他们那么努力换来的依然是否定答案的时候,该有多么的无助与绝望。
所以爸爸妈妈对不起,既然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你们眼中那个最好的孩子,那就让我用最决绝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吧……
03
“我的孩子,你很棒!”
在泰国教育短片《努力一点点》中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在足球队中因为基础太差,始终表现得不好。
回到家的他十分失落,看着儿子这般模样,妈妈没有任何贬低孩子的话语,而是一直鼓励儿子:“再努力一点点,轻触一点点就够了哦。”
当妈妈看到训练中的儿子是最后一名的时候,也只是默默地弯下腰为儿子系紧鞋带,告诉他:“努力去超过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
母亲鼓励的话一直盘旋在男孩心间,也是因为这样男孩才能不断进步,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直到正式比赛那天,男孩为自己的队伍踢进了制胜的一球。
所以,把“你真没用”换成“下次努力”,把“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没用的孩子”换成“我的孩子真棒”,将每一次训斥换成对孩子的喝彩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活力和热情,才能让他们拥有自信的底气。
包文婧就是这样一个“鼓励式教育”的妈妈。
饺子学钢琴的时候总是觉得太苦太累,时常跟妈妈抱怨:“弹钢琴一坐就是一整天,太无聊了。”包文婧没有指责孩子,反倒是很温柔地告诉她:
“很辛苦,那说明你真的很有耐心,有毅力。我说你很难得,肯定别的小朋友都做不到。”
听到妈妈这样讲,饺子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可以,受到了鼓舞的她高兴地回答:“对,妈妈我还是坐得住的!”
包文婧趁热打铁继续鼓励女儿:“对的,听说弹钢琴可以穿美美的裙子,像白雪公主一样坐在那里。”
喜欢白雪公主的饺子立刻表示:“哇!像白雪公主一样,那我一定要学!”
不得不说,这样的鼓励式教育值得每个父母学习,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从来不是踩他一脚,而是帮助他,接纳他,陪他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所以当你忍不住对孩子恶语相向的时候,请认真想一想:明明是家人,说话何必如此难听?明明是面对最亲近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话呢?
龙应台说过:“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为人父母虽然不需要考试,但需要学习。
愿每个父母都能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做他们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者,与他们携手闯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