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别人家的孩子”——来自世界顶级学府牛津、剑桥的八位学霸亲临桔洛,分享了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留学经验,并与参会家长们进行了热切的交流。
虽然他们经历各异,但内在的共性特质大同小异——这对我们探究牛娃成长规律,实现“精英”教育期许非常有启示意义。
01
道路千万条,【兴趣】第一条
“其实申请这些世界名校,他们最终也不是想看你那些履历上的东西,而是真的想看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激情在哪里。”
——郭雨嘉 牛津大学工程科学本硕连读硕士 Blue Education联合创始人
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到经济学、历史学……虽专业方向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兴趣。因为有兴趣,学习是一种快乐,这成为他们最大的内在驱动力。
结合自身成功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他们更语重心长地给在座家长们提出这样的建议:应该趁孩子小,就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发现他的天赋、培育他的兴趣。尽早帮他找到人生方向,提前进行重点培养和教育规划。
02
育儿有方法,【鼓励】是王炸
“我的父母永远不会表现出对我失望。我怎么样他们都会很接受我。他们的爱和鼓励,让我很有自信去获取我想得到的东西。”
——Hanni Dong 剑桥大学悉尼·苏塞克斯学院经济系
总结这些牛娃们成长之路,有些许打压式教育,但更多是以[爱与鼓励]为主。
如果缺乏鼓励,孩子会怎样呢?Hanni Dong提到了她身边的一些同学,他们其实非常优秀,但是身上没有自信反而是自卑,遇到挑战会畏难和自我怀疑——这大概来自小时候,父母的指责太多、肯定太少。
03
家长懂【放手】,孩子更优秀
“无论是小升初还是初升高,父母更多是遵从我的想法。这让我意识到我是自己的主人,这是我自主性和内驱力的根源”
——Nicholas Li 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经济系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类似这样的“霸道总裁风”,注定会成为不理想的“控制型父母”。
父母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对孩子要求很高,直接告诉孩子你要去获得什么。这中间丧失的是孩子对“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思考过程。只有这件事是他自己想要的,他才会感受到那种自发的激情。
04
【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
“美国前1%家庭的孩子,比年收入30000美元以下家庭的孩子,上常青藤盟校的概率大77倍。”
——来自哈佛大学Raj Chetty的研究数据
从他们的家庭背景我们发现,父母全部是高学历,很多是名校毕业,有的从爷爷奶奶辈就是学霸了。
其实高学历不代表懂家庭教育,但他们本身的品质,可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眼界和更丰富的资源,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另外,高知家庭往往很重视教育,桔洛的学员基本都是高学历,他们有意识去学习家庭教育这门学科,来指导他们科学、系统实施“精英教育”。
05
【思维】能力强,效率就是刚
“学习能力是所有学霸的基础能力,这决定了他们用20%的努力就可以获取80%的成功。”
——张玲 桔洛家庭教育创始人
从分享表现和成长经历来看,牛剑学霸们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非常强,善于去探究和发现事物的规律,这让他们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很重要一点是,父母要有意识向孩子提问,引导他思考。当孩子向你提问,不必急于给答案,而是给他自主探索的机会。
06
【自律】能力赞,万金都不换
“英国高中不像国内,课表灵活、氛围宽松,有大量自由时间。这非常考验孩子的自控力。你可以选择玩耍,也可以选择去学习。”
——Nicholas Li 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经济系
此次分享的八位牛剑学霸体型均偏瘦,无一例肥胖,这直观体现了他们的自律。这来自父母日常行为对他们的耳濡目染,以及父母有意识地去训练他们的自律性。
英、美校园不仅氛围宽松,美国校园更存在“毒品乱象”,这对孩子的自律提出了更大挑战。他们诚恳建议,如果是低龄孩子海外求学,虑其分辨和自律能力尚不完善,封闭式学校将更加适合。
07
【玩】中真有意,家长须鼓励
“我小学就对赛车模型特别着迷。我给轮子涂上润滑油,想让车走的更快,然而它反而不动了。我从中发现其实它往前走靠的是摩擦力。”
——Howard Mei 剑桥大学彼得学院工程系
令人意外的是,牛剑学霸们不仅学业优秀,玩起来也是666。有的组建了乐队,有的击剑十几年,有的玩遍所有球类,有的从车模玩到航模、无人机……都有着很广泛的课外兴趣,这同样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支持。
其实玩和学习并不是对立面,学习并不是狭隘的读书考试。在玩中能学到知识,或者发现自己的兴趣,这反而会鼓励孩子在学习上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