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居潇潇
最近,被一则新闻惊呆了。
安徽合肥一个10岁女孩,上学时衣服竟然渗出了血,被老师发现后,立即送到诊所救治。
外衣一脱,女孩身上伤痕累累,很多都已经开始化脓,惨不忍睹。
面对医生和老师的追问,小女孩才怯怯地说,身上的伤是妈妈打的。
当地警方发通报称,已经安排孩子亲属暂时照顾孩子,也将依据孩子的伤情鉴定和调查事实,依法处理那位妈妈。
虎毒尚且不食子,是什么让这个妈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下这样的毒手?
有人说,虽然家长打得狠了点,但孩子有时候太调皮,“揍一顿就听话了”。
事实上,这样残忍粗暴的教训方式,除了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教育本来应该是美好的互动,共同的滋养,但如果在教育前面加上“棍棒”二字,就成了以爱为名的伤害。
棍棒教育是个伪命题
中国有句俗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被不少家长奉为圭臬,很多家庭至今仍有体罚的习惯。
前几天听同事说起她家儿子,三岁正当是调皮的时候,精力旺盛得让人头疼。
我问她怎么管教,她不无得意地说:“全靠我老公,儿子太皮,打一顿就能老实几天。”
可对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来说,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一次又一次地打骂。
他不是因为明白规矩和道理而不调皮,只是出于恐惧选择了服从。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让多少人一声叹息。
陕西一位妈妈下班后检查女儿的作业,发现她做得很马虎,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
一天上班的疲惫和对孩子的失望,让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朝孩子的后脑勺扇了几巴掌。
孩子当下就吓得一动不动,妈妈也没在意,气呼呼地准备晚饭去了。
结果没多久,妈妈喊女儿吃饭时,发现孩子鼻孔流血,昏迷在地。
妈妈惊慌失措,赶紧送去医院,最后孩子因颅内挫裂伤,不幸身亡。扇在女儿后脑勺的几巴掌,竟然要了她的命。
那位母亲肯定终身都会生活在后悔之中,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孩子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打的。
这样的悲剧不止一起。
湖南岳阳一位奶奶,在28秒之内踹了孙女23下,小女孩被踢得无法动弹,站不起来,而原因只是孙女想要买3个戒指糖。
超市售货员实在看不下去,把小女孩扶了起来,结果奶奶回头就是几个大嘴巴子,女孩的嘴都被打得出血了。
旁人劝阻营业员想劝阻老人的暴行,还被老人说“多管闲事”,“我儿媳妇来了,看她敢怪我不?”
向孩子施暴,是无能的表现。
就像思想家卢梭说的,世界上最无用的三种教育方式是:发脾气,讲道理,刻意感动。
棍棒教育,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家长在孩子身上发泄情绪。
打孩子的后果,比你想得更可怕
说到“打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我是在为孩子好。
当初,明星杨烁因为在综艺节目里对儿子异常严厉、冷嘲热讽而被抨击,他却解释道:“孩子在我这里受点苦难,是特别小的事情,我希望让他少走弯路。”
事实上,用打骂的方式来给孩子人为制造“苦难”,后果很可怕。
在综艺《旋风孝子》中,陈乔恩和自己的母亲总是很尴尬,两个人单独相处时几乎无话可说,甚至连手都没有牵过。
这和其他明星家庭的温馨和谐截然不同。
直到陈乔恩说出自己年幼时的遭遇,观众才恍然大悟。
原来,她从小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稍不如意,就会被扇巴掌,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看到妈妈都会本能地恐惧,更别说敞开心扉说话了。
有一次,陈妈妈用一根枯树枝把女儿打得皮开肉绽,浑身是血,无论她怎么求饶都没用,从那以后,她总是担心自己又会被打。只要有妈妈在,她就战战兢兢。
多可悲!父母的棍棒教育,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那些可怕的经历,就像是扎在心里的刺,一回忆就会鲜血淋漓。
美国儿科医生娜丁·伯克·哈里斯在《深井效应》中提出:
孩子童年时的不良经历,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这些不良经历包括:身体虐待、语言暴力、反复被遗弃、情感控制等。
根据相应的评分,童年不良经历得分在4分以上的人,患心脏病和癌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5倍。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则表明,遭遇童年不良经历的孩子,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在不断缩小。
“孩子越打就越笨”,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被科学验证的事实。
看到一个孩子描写自己被打之后的心理活动:
“无论是我说话、保持沉默,还是坐着、站着还是走路,也无论我将事情做得多么完美,仍然会受到尖刻的辱骂,残酷威胁,掐、咬、被逼下跪,这些行为让我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中。”
所以,爸妈们请不要再对孩子施加暴力了。
哪怕你得到了想要的“听话”“懂事”,也是建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健康被摧残的代价之上。
童年受过的伤,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孩子犯错之后别急着打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棍棒教育的本质,是用权威代替亲情,用威慑代替理解,出发点是让孩子“接受惩罚”,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本质。
所以,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在以后不再重犯,而不是急吼吼地用体罚来对待他们。
纪录片《小人国》里,老师对一个调皮孩子的处理方式,也许可以供爸妈们借鉴。
这个捣蛋鬼叫池亦洋,有他在的地方,永远乱糟糟,要么欺负同学,要么上课抢嘴发言,这样的孩子,显然是有些“欠打”的。
但老师们不仅没有动手,甚至也没有骂他,只是适当地给予惩罚,并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之所以做错的原因。
一开始,这样的说教完全没有见效,池亦洋对罚站、罚坐这样的处理毫不在意。
慢慢地,大家开始发现,池亦洋有时候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纠纷,看到有人破坏纪律,他会不自觉地用老师说的道理去说服对方。
老师们没有用肢体或语言暴力,成功让池亦洋实现了转变。
网友@皮耶霍的经历也很温暖。
他说,自己十岁以后,父母就再也没有打骂过他,但是每当他犯错时,需要认认真真写一份检讨。
想象一下,让十岁的孩子手写800字检讨,其实也算是个不小的挑战了。
一开始,他打算糊弄过去,但爸妈很严格,让他重写。
每次写完,爸妈还会和他一起分析,检讨书上有没有错别字,他对事情的反思是否正确。
后来,他为了不再重写,每次都认真总结经验,争取一次过关。
意外的是,这个写检查的惩罚,无意中练就了他的文笔,到读大学时,他已经拿过不少文学创作奖项。
与其说,我们要反对的是“棍棒教育”本身,不如说我们要反对践踏孩子尊严、忽略孩子感受的教养方式。
对孩子来说,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比一厢情愿强调“为你好”的爱更重要。
为人父母,注定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愿每一位爸妈,都能更温柔地贴近孩子的心,看到他们的敏感和需求,包容他们无伤大雅的小错。
育儿最重要的,就是在读懂孩子的同时,也读懂我们自己。
-End-
作者:居潇潇,非典型双鱼座女生,愿与你一起,瞰见广阔世界。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