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造假为何“空前”也“绝后”?没有人为科研,只有人作指标

科研造假与其说是人品问题,倒不如说是制度问题。抛开所谓的完全二元的善恶对错论,我们来看一看科研造假为什么那么严重?首先就是国内的制度要求一系列的教授院士必须要满足一定量的论文发表,甚至为了职称评比,每一年都有定量定额。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教授不可能每年都是高产的,也分大小年就跟我们考试一样。赶上今年的科研成果集中发布,或者说都可以赶这两三年都在进行重大课题的研究,而短期内有没有所谓的理论成果的时候,一般就会要求自己的研究生帮助自己完成这些评比任务,甚至进行论文的抄袭。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那些教授和院士是他们主动想抄袭,愿意抄袭,甚至就是想偷懒吗?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问题,它并不是以生产质量为导向,而是以生产数量为导向,所以即便正常的专家教授,作为一个文化人,他耻于造假,但是为了他的职称,他也只能这么做。更何况现在的一些所谓的教授和专家,也都是在十年动乱以后出现的,他们从小接受到的社会教育就是打倒一切,颠覆一切。人心和素质都流氓化了,即便是专家教授,里头的根子也是不会变的。

同时,所谓的最崇洋媚外的人,并不是所谓的社会人士和一般的知识分子,而是这种制度。举个例子,20年前,如果有海归的硕士,博士回到中国任教,在当时传统的大学老师,讲师甚至教授都是住在筒子楼里,厨房,厕所是好几个家庭共用的,但是如果你是海归回来的话,以当时并不发达的中国经济。

也会给高于一般教师十倍的工资以及四房一厅的待遇。这种制度上的歧视本身就造成了学术界的一种腐败倾向。现在确实大家没有这么重视海归了,那是因为中国自己的评价体系已经出现了,所以就不迷信和崇拜外国的传统评价体系。但是中国的评价体系依然是以数量为主的。

甚至一些所谓的专业期刊都是有几个科研机构和大学资助,自然也就把大量的论文名额和指标给了这些大学和机构,使得这些大学机构的老师 相比于其他人来讲,更容易在这一个等级的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和见解。而一些科研实力较弱的学校,即便他的论文很优秀,他也进不去,因为没有名额。

如此包括学术刊物的造假,包括大学老师的造假就显得被逼无奈。同时还有学术界的各种潜规则,都不是说哪一个人具体规定的。而就是在这个制度开始之初一种官僚体制的氛围决定了一切,表面上是思想开放,改革开放,但实际上所谓的官僚领导一切以及体质领导一切没有任何改变。

学术从来也没有做到真正的自由。这个自由并不是说有谁去压制,有谁去限制,而是其本身就带有那种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等级和各项僵化指标。不愿服从的人其实都到了国外,甚至有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和顶尖人才回到了国内,又被迫出走。留下来的当然就是对这种僵化体制的屈服,甚至还是既得利益的专家以及知识分子。

标签: 论文 院士 海归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