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话被导师说没教养
事情回顾:
A同学在某院校读研,在近期参加一个创业类比赛,他的导师是比赛的指导老师。在一次开会的过程中,因为A同学没有搞清楚涉及的图表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老师提过一次,但在语音会议指导的过程中再次提及该类问题的时候,A同学没有听清楚。
于是为了确认一下自己做得是否正确就给导师发了这样一句话:老师,请问图名到底放在图上面还是图下面?
令他惊讶的是,导师在大早上就给他打了个电话,大概骂了他五分钟,说他爸妈没有教好他说话,说他在质问老师,并且表示连这都搞不懂不配做大学生……
这位同学感到非常无奈:想知道自己这句话真的有问题吗?
不同人群的看法
“同病相怜者”
一位别的学校的研究生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在一次自己讲题目的时候,自己说话的时候加了“应该”两个字。然后被导师骂:“应该”两个字给其他同学非常大的误导、不懂装懂、没有水平……
就这样当着很多同学的面被骂了十分钟左右。
另一位同学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从中“积累经验”——在以后的与导师的对话中都要加上一些“没用”的词汇和表情。在他看来,老师要从一大堆废话里抠信息,这难道不累吗?但即便如此,自己又不敢不加,真是很烦。
看得出来,这位同学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析、提建议者
在其他同学看来,问题应该出在“到底”两个字上,因为在接收信息者看来是一种不耐烦的语气,并且也是对他的一种质问和质疑。
如果自己的导师在看这句话的时候,恰巧心情不太好,那么怼你几句也非常正常。
当然,大家都一致认为应该这样回复——x老师,不好意思我刚才没听太明白,我再确认一下,图是放上面还是下面呢?麻烦您了……
如果可以,可以加一些表情。
老师的角度
某老师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也觉得“到底”两个字有些生硬,并认为如果是自己的学生这么给他说话,他会觉得不礼貌。
另一位刚刚从教的教师表示,在他看来这句话问题不大。如果是学生这么给他说话,他会认为学生可能有些不耐烦了,是不是自己过于苛求了?自己最多会给同事抱怨一下,但不至于打电话骂人。
一些观点
这句话在很多人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或许也会有人站出来指责这位导师,不就是一句话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学生有问题,老师来解疑答惑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
但是作为学生,尊敬老师也是最基本的礼貌问题。导师对你尽心指导,我们首先就要有一份对他的感谢,本应该客客气气地说话。而自己去的一句很生硬的话发了过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这个道理,在你看来,你也就是单纯地问问题,而在导师看来就会非常不爽。
所以说,在和导师相处的时候,大家也应该先搞清楚导师的脾气和性格,如果他平时就不在乎这些东西,那你们聊天就可以随意点。如果导师注意这些细节,那你也要注意自己说话时是否存在问题。并不是说这就是在阿谀奉承,其实这个过程是情商的提升、沟通能力的锻炼,以及表现出对人有礼貌、尊敬的形式。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所,学生就更应该表现出对导师的尊敬。
上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成才的过程,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
当然,这位同学也不必过于纠结这个事情,找个合适的机会向导师说明情况就好了,他可能也是当时比较心急,加上这些问题自己都讲过,或许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
正如古语所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有时候导师也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遇到问题,导师能说出来已经很好了,就怕有些导师阴阳怪气给你穿小鞋,那个时候你会更难受。
对此,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