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岁以前,她一直生活于德宏州陇川县西北部一个两山一坝的狭长小盆地,能仰望的只有那丛生灌木和险峻山峰撑着的一方天空的湛蓝。她以为,大山就是天的尽头,世界,就只有她们那个坝子那么大。沐浴着党的春晖,10岁以后,她走出大山,走进县城;走出边疆,走进省城;走出云南,走进首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掠过眉宇的清风,那洒满旅途的星辉,均成为了她人生旅程中最曼妙的风景,她是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全国阿昌族第一位女博士熊顺清。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前,云南网特约通讯员庄浩、王东丹对熊博士进行了专访。
阿昌族第一位女博士熊顺清(右)
袅绰云雾中,你自山间来
问:熊博士,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阿昌族第一位女博士、共产党员,你的求学精神让人折服,如今回想,你对党有什么感受?
熊顺清:“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这首歌,我小时候就会唱。只是,那时候没有太多感受。2001年,我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刚好是我入党的20个年头,每每唱起,我都会热泪盈眶。
可以说,为了求学,我吃过很多苦,但因为党的好政策,我也是幸运儿。虽然这些年离家在外,但我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关心着我的阿昌同胞们的脱贫。五年前,当听说省烟草公司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我的家乡,对我们整族实施帮扶,远在异地的我非常激动,这就是实在的、具体的“党的温暖”。这些年来,教育帮扶项目为很多象我这样普普通通的阿昌族学子插上了追梦的翅膀。我感谢党对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视,也为我的乡亲不再跋山涉水、艰难上学而深感欣慰。
问:你踏过的荆棘,你的乡亲已经不再步后尘了。相信,你获得的鲜花会和荆棘一样多。
熊顺清:我的家乡在德宏州陇川县的户撒阿昌族乡,约有13000名阿昌族人生活在那里。户撒四面环山,山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在隧道打通之前,只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公路与外界相通,雨季时常发生泥石流,导致公路中断。大家都知道,阿昌族是云南境内特有的八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总人口近4万人。我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所以,在读书求学求知的路上,我们这个民族鲜有佼佼者。
身着阿昌族服饰的熊顺清(右)
我有兄妹等5人,父母务农,总在为生计辛劳和发愁,和普通的阿昌族家庭无二。因为当地学生数少的缘故,学校隔年招生。1986年,7岁半的我才开始在离家约两公里的一所简陋的 “一师一校”的乡村小学上一年级。老师是半师半农,一边教书一边种地养家糊口。平时,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老师和学生都放假回家干活。农忙时节,则全天放假。 读完三年级,我只学会了加减乘除法、汉语拼音和几个简单的汉字。 但在班里的阿昌族学生里面,成绩算是最好的了。
10岁半时,我有幸被“陇川县民族小学”录取。陇川县民族小学为云南省示范性全寄宿制民族小学,主要面向全县各乡镇招收读完三年级将升入四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到校寄宿就读。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问:进入县城求学,等于即将走出你用足迹丈量过的家乡,未来,正在张开双臂接纳你。你是不舍还是希望早些走出?
熊顺清:是的,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但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只有好奇和憧憬。户撒距县城章凤53公里,我父亲带着我走山路去学校。当我走到山顶时,看到县城所在地的那个大坝子时,我震惊了,地有那么宽,天有那么大,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宽阔。
在这所小学里,我才真正开始正常的小学学习。开齐了课程,学校还有一定的补助,我记得每月只要交30斤大米和12.5元的菜钱,就可以每天在学校吃两顿饭。
我在县民族小学读了3年,每个月放假的3天,就徒步翻山越岭,穿越大森林回家。走山路很辛苦,走到陡峭的山坡时,低年级的小朋友走不动了,六年级的几个大哥哥大姐姐就用藤子在前面拉着我们走,大家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就翻越了山岭。春天的山花烂漫,冬天的朝霞云海。现在回想起来,这三年走过的山路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美的风景。
小学毕业时,“云南教育学院附中”(云南民族中学前身)到德宏去招生,给了陇川县两个名额,要招一个景颇族学生,一个阿昌族学生。省城的老师到州府芒市面试我们。
我接到面试通知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要求第二天就要赶到芒市,但已经找不到车去县城了。父亲怕错过机会,所以带着我摸黑穿越原始森林去县城。第二天一早,又坐车赶往州府芒市,面试顺利通过。我再一次很幸运地被录取。
问:第一次走出边疆,走进了省城,你超越了许多的乡亲和同龄人,在你眼里和心里,我想都是一次撞击。
熊顺清:1992年9月,父亲送我到昆明,坐的是硬板凳的长途汽车,坐了两天一夜的长途车才到省城昆明。
刚到云南教育学院附中时,我的成绩(特别是语文)比较差,又加上家庭比较贫困,我有点自卑,性格开始变得内向。但经过3年的努力,初中毕业时,我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顺利进入本校高中。
问:听说,在你之前,你们村子里从来没有人考上过大学。你的决定父母支持吗?
熊顺清:是的,在我之前,我们村从来没有人考上过大学。初中毕业时,父亲特别希望我能考上一个中专学校,比如师范学校或卫校。因为在我们那里成绩好的学生都是考中专,读完以后就可以到村子的小学当老师或者到乡卫生院当护士之类,只有考不上中专的才去读高中。在我们县,读了高中能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在昆明刚好相反,成绩好的学生都是读高中考大学的。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我报考了高中。为这事,我父亲难过了很长时间,也焦虑了三年。他当然很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但又担心我考不上,回到农村又不会干农活,将来嫁不出去。所以一放假,他就带着我做各种农活。
如果当年我考不上大学,现在应该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我明白和理解父亲的一番苦心。好在,1998年,我高中毕业,顺利地考取了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灵魂的高度,才是人生真正的厚度
问:2001年,在大学期间,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对于一个边疆民族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跨越,是基于什么样的信念?
熊顺清:入党前,有位老师说,像我这样的人口较少民族女性,做无党派人士将来在政治上会有一些特殊的机会,让我慎重考虑。我把这个情况给我父亲说了。他说:“你能走到今天都得益于党的培养,一定要知恩图报,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做一名优秀的党员。”他还说,“你现在和昆明的学生,和汉族学生享受的教育条件一样,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要跟他们公平地竞争,不要再去想占民族政策的优惠。”
我想想,也是啊,如果不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我也许不识字,也许你会在某一块田地里看见躬耕的我。就是说,“我一直还在老地方。”
所以,大学四年,我一直努力学习,让成绩居前。因此,毕业时,我成为班上被保送读研究生的两名学生之一。由于之前专业是新专业,没有研究生硕士点,我被保送去读光学工程专业。而我对这个专业不是很感兴趣,后来得知云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招电子技术老师,就放弃读研究生,到民族大学任教了。
到云南民族大学工作,领导对我很关心和培养,两年后,即2004年,派我到北京大学进修。2006年,我报考了云南民族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的研究生,边教书边攻读硕士学位。2009年研究生毕业时,我报考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的博士。读博期间,2010年-2011年,我到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
问:有人说“读书是在奠定人生的基石,梳理人生的羽毛。”,在你学业有成之后,听说你出版了两部专著,还曾于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高层次中青年学科带头后备人才”。是否经常想起你呼吸于其间的那块盆地,那片天空?
熊顺清:是的,鲜花感恩雨露,苍鹰感恩长空,高山感恩大地。我已经获得了太多,应该对国家、社会,对亲人有所回报,或者有能够回报的能力。
先说对党的感恩吧!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有一次,我在研究所给大家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讲完之后,一位荷兰来的访问学者说:“我很向往云南,想去看看,但是我很害怕中国共产党。”,我就笑着反问他“您觉得我可怕吗?”,他说:“你很友好、很亲切。”后来我约他一起吃饭,给他介绍我的成长经历以及我党的民族政策,他很感兴趣,并且说我完全改变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
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家乡和我的民族同胞永远是我最大的牵挂。作为云南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会副会长,我始终把推介阿昌族文化作为我的使命。为此,我出版了两部关于阿昌族的专著,分别是《中国阿昌族》、《南传上座部佛教与阿昌族文化》。此外,我还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有关阿昌族历史文化和语言的学术报告,许多学者表示,他们是通过我的报告才对阿昌族有所认识。
熊顺清与外国小朋友
我现就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缅甸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缅甸民族宗教问题、中缅关系、缅甸农村发展与减贫、彝缅语支民族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云南基地子项目2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引进项目1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智库项目5项。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高层次中青年学科带头后备人才”
2018年,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中国援助缅甸减贫示范合作项目,在缅甸农牧灌溉部农村发展司减贫处工作一年。在我们扶贫的村子,我看到了家乡30年前的模样,我对那些贫困的缅甸农民充满了同情,希望通过我们的帮助能让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处有灯火,远处有星河
问:从微如尘埃,到灿若星辰,在你走出来后,你的家乡有什么变化?今后,你想从事什么研究?
熊顺清:最近20年来,国家“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等优惠政策给边疆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好政策下,我弟弟、侄子、侄女和部分亲戚,大都读了大学,已经工作或即将工作。我及我的一家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爱和照顾,得益于省烟草公司对阿昌族的帮扶。我的成长经历见证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变化。不管是依然在家乡守候的阿昌人,还是已经走出大山的阿昌人,我们都满怀一份情真意切的烟草情,五年来的扶贫过程,阿昌人和烟草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深情。
党的春晖沐浴,万物勃勃生机,如今我的家乡如今已实现整族脱贫,省烟草公司的驻村干部又继续跋涉在助力阿昌乡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仅我们这个仗剑而歌的民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通报,都可谓是载歌载舞感谢盛世。今后,我会关注和从事教育对人的造化,不仅是阿昌族的教育,还要关注云南所有少数民族的教育,我希望为此尽一份力。且行且惜,如此甚好!
新闻链接:从2015年7月起,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建设“幸福阿昌”为载体,在德宏州阿昌族聚居地区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德宏州阿昌族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95%下降至2019年的0.53%,如今已实现整族脱贫。同时,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投资修建了多所学校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运动场,还为学校添置了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桌椅。对农村户籍的880名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的助学补助。(庄浩 王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