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十七中女教师举报学校职称评选不公,其当事人姚燕燕以教育局不履行行政职责,将山阳区教育局告上法庭。庭审结果为姚燕燕败诉。
此次事件的起因是当事人姚燕燕和其他16名老师共同参加学校高级职称评选,而该评选学校的名额只有6名。姚燕燕总分排在第2名,但是依旧落选,而评分在第16名的老师当选了。事后姚燕燕先后发布了多条视频,并实名举报。
对此,姚燕燕表示,要上诉至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并称始终相信政府,相信组织,会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还自己一个公道。
在此案中,网络上各种网红不分青红皂白的支持着姚燕燕老师,对事件没有深度分析,却又制造负面情绪,而一些群众恰好就喜欢这种情绪的释放,舆论的风波似乎大于事实的真相。
姚燕燕此案的败诉,是必然的。如果法律向舆论低头,以舆论为导向,以偏概全的审判案子,这才是最可怕事情。
一、半遮半掩式陈述事实,引发群众关注。
评选的总分是五项评比的得分总和,当事人称自己总分排在第二名,其实是前四项的得分为第二名,难道当事人不知道评比是比总分吗?显然不可能。
既然知道是算总分,为何不说称自己为第七名,称那名老师为第六名,而时刻提及第二与第十六?
姚燕燕正是利用第二与第十六的反差来引发群众的关注,直至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发出公告自己才解释说明。
二、利用话术来进行引导,制造矛盾点。
姚燕燕称自己是教主课老师,非行政人员,第十六名老师是计算机老师兼行政人员。
校方的通报为该老师从1996年至今,担任物理和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针对校方的言论,姚燕燕称学校表述不严谨,应该说该老师曾经担任过物理课,现一直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又强调这名老师既出现教学分工表,又出现在政教处的名单里。
可是姚燕燕的此时的言论,与当初自己宣传的言论相比,根本就是两种措辞。既然你知道第十六名老师如此了解,为何在当时不陈述其当过物理老师?而是挑选非主科老师的身份和行政人员的身份来制造矛盾点?
姚燕燕对教学中主科与非主科、行政与非行政进行了拆分。天然的博得一些有过类似经历人的同情。
非主科老师不可以评选职称?非主科老师的利益应该为主课老师让步?有行政身份的老师就应该不被评选?那为何不把所有非主科老师的待遇都给主科老师,所有课程也改为主科课?这种话说竟然是从一位从事教育工作老师的嘴中说出来的,令人费解。
三、选择性的忽略排名
姚燕燕的前四项排名为第二名,最后总分为第七名,而学校的名额只有六名,这说明在最后一项评比中,有五名老师超过了姚燕燕,难道这些超过姚燕燕的老师,都是有问题的老师吗?
将五项测评分为前四项和最后一项,将超过自己的老师只抓第六名,这种行为真是很容易让吃瓜群众情绪激动,因为其每一句话都是有自己的深意:
最后一项评比为民主测评,经过自己的渲染第十六名老师的排名和身份,引导群众去往暗箱操作的方面去考虑,使得人们抨击其民主测评的评比。
校方称是此次评比依据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评(聘)实施方案》,是在2018年9月28日召开的教代会上通过的,姚燕燕是参会代表之一。而这次会议共有76名教职工代表参加,方案的通过是按照“同意者请举手”,并不是姚燕燕质疑的“不同意者请举手”,并且姚燕燕也举手了并公示了三张当时的会议现场照片,在其中一张照片中,姚燕燕正在举手。
姚燕燕随后表示那并不是自己真实意愿。
如果对评比方式不认同,那就应该在制定方案之时提出意见,正面反对,而不应该在落选之时说才说自己对评选制度不认同,面对校方对其不实言论提供的证据,姚燕燕不断转移矛盾点,制造矛盾点。
为何姚燕燕不提第二名至第五名的老师,而专挑第六名的老师?
按照姚燕燕的言述,除了第六名的老师,即前四项成绩排在第十六名的老师,还有四名老师将其超过,而一名老师前4项成绩排名在第11名,依旧将姚燕燕翻盘,难道这些人都是有问题的老师吗?
如果认为评比有猫腻,就应该拿出证据。事实上,所谓的名次差异,其分数的差距并不大。
前些日子,天津一中学老师训话中歧视学生,该音频中教师对学生言语讥讽,其中那句:“你妈妈挣多少钱哪?别怪我瞧不起你,某同学妈妈一年挣的比你妈妈50年挣的都多”让人大跌眼镜。
这名教师还是该校的名师,其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多次被评为津南区数学学科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她所带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在2013-2014学年中,这名老师所带班级被评为“津南区中小学行为习惯示范班”。
这种指标“优秀”的老师,如果参选评比,是否应该被选上呢?有的教师书面上“数据化”的参数很高,但是确实称不上“教师”这个称号。
民主测评是有其短板,但是不应该成为人们发泄的对象,为何姚燕燕能在最后的民主测评环节被五名老师翻盘?人们为何只关注其中一名老师,除了当事人的有意回避,也与一些只求流量的网络红人博眼球式的言论分不开。
教师队伍之中的弊病并不少,确实有的地方学校存在猫腻,有暗箱操作,但是教师自身的水平是否应该提高?如今网上对姚燕燕老师的爆料更是层出不穷,如姚燕燕早就想辞职陪高三的孩子读书,想辞职前吸引粉丝开网店,开培训班,在抖音挂货卖商品等等,这些言论均是以一名好友的身份来公布,姚燕燕也表示要对这些的言论进行维权。
姚燕燕称自己被“网暴”,但其学校和当地教育又何尝不是被“网暴”?学校的声明不相信,当地的教育局调查结果不相信,纪委介入的调查结果不相信,甚至连法院的判决,也不相信,宁可相信跟风赚流量的网红,也不相信权威机关的言论,似乎在网络舆论中,谁先卖惨,谁就赢了。而姚燕燕的做法已经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难道学生们的未来,也应该为吃瓜群众的起哄而买单?
理性去看待问题的真相,真的有这么难吗?
当然,姚燕燕的此举,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能更好的优化评选方式与评选制度,在避免“数据化”评比和有操作可能性的评比之中,寻求更加公平、公正的评选制度,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