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教育是一门课程
家长需要终身学习
我总觉得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
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里面,首先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家长,而不是社会与学校。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的父母还处于进步的过程中?
很多家长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成是社会问题、是教育问题,其实这种抱怨里面相当大的比例还藏着推卸自己责任的部分。
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 02 -
人生不是竞技场
不要争第一
说说我儿子的故事。
北京中考成绩公布后,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成绩,“是个高分”。
我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考得好”,更在于“没考得太好”。
中考前,我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
“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我曾给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邮件”,邮件中特别强调“不争第一”。
“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
- 03 -
讲道理没用
言传身教最管用
外界通常对我有一个误解,就是作为一个全国人民都熟知的“国脸”,我应该不是一个好父亲,“他那么忙,哪来时间陪孩子,又拿什么影响孩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体力行带给孩子的梦想。
- 04 -
孩子的兴趣
不用刻意培养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
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我至今。
我的儿子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孩子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全集。
之后,孩子便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去找这方面的书看。
- 05 -
择校不如择师
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小学,每天早晨需要花很长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
我的孩子上小学是在离小区只有30米的学校,也不是什么名校。
- 06 -
精神上富养一点
物质上“饿”一点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我们在精神上要富养孩子,但在物质上可以清苦一点。
经常让孩子“饿”一点儿,让他们在想要得到某些物质东西的时候,需要一些等待,需要踮起脚才可以得到,这样的得到才是最快乐的。
- 07 -
关于“拼爹”
唯一能信的是变得更优秀
我们是中国第一批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像长期的沙漠中出现了仙人掌一样,被人当作“绿色植物”。
随着时代逐渐正常,一代又一代人在“排队”,70后的前面有60后,当90后杀入职场,80后已经任劳任怨工作很长时间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多努力想加塞都很难,能弯道超车的只有少数人。
- 08 -
体育
教会孩子有尊严地输
2012年我参与报道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叫激励一代人。
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问伦敦奥组委的人,说你们理解的体育是怎样激励一代人的?它激励了一代人什么?
伦敦奥组委负责人说,首先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
- 09 -
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孩子
很多事情不止一个答案,哪怕你错了,也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未来的优秀与创造,可能就在最初某个转换了角度的错误答案中。
- 10 -
阅读培养,太重要了
我在想如果要是没有18岁,诗歌让我知道了自己该说什么样的话语;
如果没有18岁,三毛用她的一系列的与爱情有关的书籍,告诉了我们远方在哪里,我觉得我抵抗不住饥饿。
更重要的是,让我的今天不是我18岁所厌倦和讨厌的那一个,我觉得这太重要了。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