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素养总体是在提升的。
过去我小的时候,老师需要再三说,不要爷爷奶奶来开家长会,父母才会出现。
一场家长会,放眼望去,大面爷爷奶奶,还有不少是隔壁菜市场里的商贩,大字不识也非常自信坐在教室里。
老师说:你们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们:哦。
回去该干嘛干嘛。
现在,老师通知开家长会,通知里一句:请孩子的父母尽量安排时间来参加家长会。
家长的反应是:什么?这种敢请爷爷奶奶参加吗?
各种家长培训给你安排三天,好几百人的拥挤礼堂,多数家长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声,鸦雀无声的现场让你分分钟见证国民素养顶点,几个小时的会议离开,垃圾都不会留下,好多家长没座位直接席地而坐。
我早上在我孩子的小学门口站了十分钟,看见多数都是家长亲自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就是和孩子一起,肩并肩聊天交流着就把孩子送进学校了。
爷爷奶奶送孩子或者孩子自己上学的,相对于二三十年前,完全就是锐减。
老师连重话都不需要说。
只要问一句:您家宝贝平时在家的表现是怎样的?
家长的焦虑症就爆发了。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是相对来讲变多的。
过去的教育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孩子的单向输出。
苦难的是孩子。
现在的教育是老师对家长,家长反馈老师,老师对孩子,孩子回老师,家长对孩子,孩子回家长,还有家长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比拼。
谁敢苦到孩子?
说真的,一句“原生家庭论”,多数家长都会觉得脸疼。
过去,孩子教育得不好,老师但凡是敢说一句:你们平时怎么管教孩子的?
家长就会狠狠怼回去:我孩子都交到学校了,你把我孩子教成这样!
现在,老师根本不需要说什么,给你个眼神,家长就会开启自我检讨模式了。
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在努力的过程中,更多加入了孩子的成长,本来打压孩子就出成绩这种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大家都不敢了,就变复杂了,当然大家都会感到辛苦。
教育的目标在变化。
过去,学校教育是义务教育啊,孩子没人管,那就丢学校里。
很可能对一小部分农村家庭来讲,概念相当于,我竟然需要丢一个劳动力去学校里不干事儿?!
现在的父母,许多都是吃了受教育的红利,并且也确实想不出来不进学校的青春,送孩子去学校是唯一选择。
除了送进学校,还会想方设法用很多学习班把孩子的课余时间都占满。
80后一辈的人,内心里的教育目标早就变化了相当多了。
孩子的心理健康绝对是关注的重中之重。
学习成绩也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