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获得感悟?那节语文课,那声小小的叹息,引起了我的思考

文|杨明珠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落实这一维度呢?那节语文课,那声小小的叹息,引起了我的思考。

那是一节古诗课,学习《悯农》,那可是连牙牙学语的幼儿都能流利背诵的一首诗,所以,当我一说今天要学这首诗时,教师里立马炸开了锅,孩子们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地背了起来。那得意的眼神仿佛在告诉老师:我们早就会背首这首诗了,望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 我想:虽然背得生动、有趣,但孩子们能正确理解诗意,体会到诗人同情、愤慨的情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但一年级语文教学是不便逐字逐句分析解释的,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读懂这首诗呢?于是我先让学生看图,观察天气,再观察农夫的衣着,又简单的介绍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还出示《悯农.其一》,让孩子们知道了,当时因为战乱,农民异常艰辛,他烈日炎炎,他们还在地里锄禾且汗流不止。通过质疑、拓展、观察插图,这种辛苦和不易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尤其是诗人最后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学生得到珍惜粮食的深刻教育。

教室里渐渐静了下来,孩子们瞪大了眼睛,认真地听着,在范读指导时,我播放了轻柔的音乐,自己不禁被这音乐和言简意赅的诗句感染了,当读到最后一个苦字时,不仅微微地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孩子们也好像听懂了什么,当我请一个学生试着朗诵时,刚才那手舞足蹈式的读法没有了,虽然声音有些稚嫩, 朗读的技巧还需要指导,但我分明听得出,学生这次朗诵已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而且当他读完最后一个苦字时,也轻轻地摇了摇头,还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气,这可是我始料未及的!

最后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当读完最后一个“苦”字时, 我又听到一片轻柔的,充满了同情的叹息声。从学生出色的朗读中,从那一片轻轻的叹息声中,我感到了欣喜和欣慰,因为他们不仅读懂了这首诗,还懂得了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懂得同情他人,同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就是我们语文课想要的吗?

这声情不自禁的叹息,让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感知与感悟方面,有了一些感悟:

第一、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也指出: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 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我们就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课文内容与相关知识,找准情感态度渗透的突破口,并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记得有节语文课《父爱如舟》,教师让孩子找课文中与“舟”有关的事,让孩子感受到这个舟,就是载着父亲的“爱”,接着让孩子继续寻找、发现,还有哪些文字饱含了这种不着痕迹的父爱,孩子的思维一下全打开了,课题的“舟”,不起眼的父爱,一下高大起来,父爱也深深植入孩子的心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接着,教师话锋一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我也好想好像我的父亲,可他在我毕业的那年,就因为疾病永远的离开了我,我再也感受不到,他宽大的手掌握着我的温暖,感受不到,他笑眯眯的眼神带给我的快乐。我好想好想我的父亲。”孩子们眼里一下噙满泪水。孩子哭着说:“我也想我的父亲,他只有过年才回来,但回来时一定会给我带很多很多礼物”“妈妈每天回家,都要先抱抱我”……文字打动了教师,教师又把自己的情绪感染给我学生,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有时,情感就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第二、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些感性的、直观的讲解,少一些理性的分析与灌输,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的作用,设计一些指导观察想象的训练。如在上《大还是小》一课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仿写课文,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呢?使孩子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如何“变大”,还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适当的活动,如学习《前后左右 东西南北》可以设计早上面对太阳,和下午面对太阳,感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让孩子感受到活动给人带来的快乐。学习《明天要远足》时,可以设计出示许多大海的图片,白云的图片,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对比的方法 假设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与朗诵,除了上文所举的例子之外,如假设我就是文中的某某人物,我会怎怎么想,怎么说,就能比较接近的 将心比心地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四、在教学中,有时教师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情深意切的动人篇章,但有的课文涉及学生平时所不熟悉的生活,因而影响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做一些相关背景与知识的介绍。如上文中提到的对诗人李绅生活的背景及身世的介绍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师生感情与态度交流,在理解与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感情与态度的交流。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科学的人文教育,成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成为真正成功的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单位:宿松县孚玉镇中心小学

标签: 语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