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13岁考上大学,后来被中科院劝退,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教养自己的父母绝不能忘。教养教养,有教有养,教养缺一不可。教一个孩子成长是每对父母肩上的担子,要让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有所作为,再不济也要当一个普通人,绝不能危害社会。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应当是鼓励孩子前行的灯塔对孩子的期望也不能成为孩子的拖累,成为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魏永康的母亲就在他很小的时候为他规划好了一切,在他身上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在魏永康13岁时他就是街坊邻居和小伙伴眼中的“天才学生”。母亲为他做好了生活中的一切,洗衣做饭乃至倒垃圾都是母亲一手操办,魏永康在母亲的照料下只需要安心的读书就好。

母亲只希望他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能靠自己的双手赚大钱。但是魏永康母亲的梦想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破碎。魏永康学习上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天才,研究生考试完毕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这本该是让魏永康家人狂喜的一件事,为何却成为了魏母心中永远的恨?

一直深受魏母宠爱的魏永康甚至让母亲说出了:“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这样的话。原来魏永康进入中科院之后,只会学习和做题,不懂人情世故也不会生活技能,活脱脱一个“巨婴”形象,大学是让人学习的,不是让人享福的,更加不可能专门雇一个保姆来为魏永康服务,无奈之下,中科院做出决定,将魏永康劝退。

魏永康1983年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在战场上留下了伤病,后来就一直卧病在床,母亲在百货公司打工,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生计重担。望子成龙的魏母一直秉持着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所以一直督促他学习,想要他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番作为,而生活上的事情一点没让魏永康插手。

魏永康本身也很聪明,在母亲奉行的“读书是福”政策下也在一直坚持,从来没让母亲失望过,从小开始就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天才就是天才,别的孩子还在识字读拼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背唐诗,写古诗了。别的孩子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连连跳级,上到了初中高中,八岁时就已经考进了县重点高中。

如此天才的人,果然没辜负父母的重望,13岁考进本市一所重点大学—湘潭大学就读本科,成为大名鼎鼎的“湖南省最小年龄考进大学”的人。17岁本科毕业后,很快就通过了中科院的硕博研究生考试,正式成为中科院的一名研究生。但是在外人看来是天才的他,却是个离开了母亲照顾就不能自理生活的孩子。日常生活中他根本无法适应没有母亲的生活,他需要人叫他起床,做好饭为他盛饭,为他宽衣解带,甚至剥鸡蛋,挤牙膏这种小事都需要别人帮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仅生活无法自理,日常的与人交流他都做不到,人际交往能力相当于为零。关于自己的课题上的问题都是自己解决,从来不找导师询问,导师与他的沟通也存在问题,他根本不与导师正常的沟通,也不和同学们探讨交流。所以直到结业之时也没能完成自己的论文,甚至还有一门专业课挂科,直到这时,中科院才迫于无奈将他劝退。

魏母说在他很小的时候自己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因为家中生活困难,一切的重担都压在魏母肩上。所以魏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所作为,便早早的让他负担起读书的重任,在其他孩子还在快乐的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背上了书包进入教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该跟同龄人交流玩耍的时间,魏母也将他关在家中不允许外出。希望自己的儿子能飞上枝头变凤凰,魏母便包揽下了照顾魏永康的任务,将他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只需要他好好的读书。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说是在慢慢的蚕食魏永康的生活能力。

魏母一直对他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甚至连早饭都喂给他吃,牙膏都挤好在牙刷上,只为了他能省下一点时间看书。魏母一直奉行什么事情都比不上读书重要,更别提生活中的小事情。但是万万没想到却是魏母看不起的生活琐事毁掉了魏永康的光明前途。中科院劝退的他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回到家啃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魏母的做法,旁观者不能过多的评价。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但是一味地将他束缚在自己编织的安乐窝中,让他什么都不做都不操心,只需要他好好读书的话,只能将他培养成一个“高分低能”的“巨婴”。希望天下的父母能引以为戒,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也可怜天下被父母毒害的孩子,将自以为正确的价值强行灌输给孩子,只会毁了他想要翱翔天空的翅膀。

参考资料:

《论语·学而》

《围炉夜话》

《阿房宫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