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行业,是“用智慧唤醒智慧”还是人才浪费?|评论

民小编说

近年来,清华北大甚至国外名校生担任中小学教职,投身教育培训行业的新闻屡见报端。支持者认为,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应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反对者则认为,名校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行业是一种“人才浪费”,清华北大毕业生去教育培训机构“挣快钱”,更会加剧“教育内卷”。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今天,我们邀请山东省海阳市教育体育局由洪晓老师做出评论。

传统观念里,名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精英,应该在科技、政界、商界等领域一展身手,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而让一流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及教育培训行业,是一种人才浪费。于是,近年来清华、北大名校毕业生投身教育培训行业、中小学教育的现象引发热议。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跳出来看问题,或许会以更平和的心态,更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参与中小学教育、教育培训对基础教育的积极作用。钱学森曾对一位中学老师说:“培养年轻人,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基础。不要小看你的工作,你是在塑造年轻人的灵魂。”王选院士回忆母校上海南模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名师多”,当时学校对高水平的教师实行高薪,吸引了上海交大的副教授、讲师任教。这让他在成长的关键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中国乒乓球队几年来囊括几乎所有世界大赛的金牌,除了冠军的个人努力以外,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教练员都是世界冠军、每个陪练员都是世界一流高手。“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这并不是多么深奥的道理。教学不是上山砍柴、犁地耕田,需要一大把力气,不是操纵车床、用线结网,需要大把时间,它需要高水平教师对问题的剖析入木三分,直击问题核心;需要把规律摸准,把学科知识研透,举重若轻。好老师有能力、有水平、有方法,点石成金的奇迹常会发生。只有智慧才能唤醒智慧,做一流的教育需一流的人才担纲。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的话,仅仅是说在某些方面很可能弟子比老师高明,这是对教师的宽慰,对弟子的激励,古人之言尤在耳,同时我们也应该警醒自己:一个文化高、修养好的人,对教育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当然我们要知道,名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仅仅是成为好老师的要件之一。做优秀的教师要具备的素质还有很多,比如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爱事业,才能理解、宽容、尊重学生;有爱才能更投入、甘心付出;要具备责任意识,不忘重托和使命,做教育的有心人,有心才能用心,用心才能动情,情动然后有行动;要具备良好的德行,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得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安贫乐道,温良恭俭、洁身自好。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名校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恐难逃“内卷化”的争议,也许他们会在专业领域失去进一步突破提升的可能。

另外,名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培训,也许会被人认为过于功利。不过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职业观和职业追求也越发多元,追求高收入,活得更有尊严,无可厚非。只是一旦从事教师的职业,无论是名校生还是非名校生,都要应该仰望星空,时刻记得诗和远方,少一些世俗之心。要知道,凡外重者必内拙,嗜欲深者天机浅,过于追求名利,无论什么样的职业都成了束缚,教书就更不会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海阳市教育体育局)

名校生投身基础教育和教培行业,您怎么看?

欢迎留言与我们讨论哦!

文章作者|由洪晓

微信编辑|魏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