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孩子叫做方仲永(约1020年-1087年),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因此父母没读过什么书,都是地道的庄稼人,方仲永自幼就无师自通,能够自己写诗作词,并且写的还非常不错,于是周围的人都称其为“神童”。
北宋时期,王安石(1021年-1086年),他年幼的时候也非常的聪颖,据《宋史》记载:“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1033年,王安石也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父亲的老家刚好就是方仲永待着的地方,于是跟着父亲一起去见识了这位“神童”,并且还请对方作了几首诗词。
但是,此时的方仲永已经褪去了些许光环,他作的诗词在王安石也就刚刚入眼。1040年,王安石再次回到这里探亲,听闻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农民,王安石心中不由得有了些许叹息,随后又过了几年,王安石再次想起方仲永,更加的觉得惋惜,于是写下了《伤仲永》。
其实,有人进行过分析,觉得方仲永之所以没有成材,在于方仲永的父母。他的父母因为不懂教育,虽然看到了年幼的儿子很聪慧,但是却只想到了如何牟利,通过售卖“神童”的诗词来赚取访客的钱财,却不曾想过送儿子去学习,进行深造。
因此,方仲永年幼的时候,只是被父母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方仲永年幼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就这样一天天的沉浸在周围人的夸赞中,慢慢的安于现状,逐渐失去了上进心。当一个人安于现状时,那么这个人就很难在有所进步,从古至今都是于此。
在山东也有这样的一位“神童”,他的名字叫做苏刘溢。苏刘溢出生于2000年,他在8岁的时候就被一所高中学校破格录取,在当地有着非常大的名气。而且,苏刘溢在10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高考,并且还被南科大录取,不过传闻他在2011年被退学,南科大校长给出的回复是,苏刘溢只是回家进行调整。
苏刘溢的经历确实非常特殊,2007年的时候,他进入小学只读了两天的书,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小学的所有知识。于是,他直接被到了一所初中学校,学校对于是否接收这样的神童,也存在着很大的顾虑,毕竟苏刘溢年仅7岁,实在是太小了点。
不久,学校方面开了一个会议,并且组织老师对苏刘溢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对其刮目相看。其中,作为苏刘溢的班主任封香,回忆称当时自己给他出了一道几何题,但是苏刘溢却给出了准确的答案,并且解题的思路也非常的清晰。
苏刘溢在入学后以后,第二天就再次碰到了校长,校长对他充满了好奇,于是兴起之下又给他出了一道题,问他从一加到一百的答案是多少,苏刘溢没有想多久,就给出了五千零五十的答案。而且,苏刘溢还滔滔不绝的将自己的解答思路,全部都告诉了校长。
苏刘溢使用的解答方式,是只有高中才会学到的“等差数列”,校长听了以后非常的惊讶。苏刘溢在校的成绩非常不错,并且还在一次三科竞赛中取得了第一名,于是学校根据他的特殊情况,选择老师进行了单独的授课,根据他的成绩,随后还推荐其进入了二中试读。
在入学的时候,每个中学生都是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他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根据苏刘溢的特殊情况,二中也进行了特殊的安排,选择了几个老师单独进行授课,并且将他的课程缩短到了一年半左右。
2010年,苏刘溢这个时候才10岁,但是却被周围的大人满怀期待的,送去参加了当时的高考。参加考试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被苏刘溢的年龄给惊到了,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家长的虚荣心作祟,因此对于苏刘溢本人并不看好。
可是,让周围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苏刘溢在这次高考中,考到了566分的成绩,以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厉害了。于是,当时的很多学校,都向这位神童抛出了橄榄枝,最后苏刘溢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
苏刘溢被录取以后没多久,就从学校回来了,这个传闻得到了学校的证实。据苏刘溢身边的同学介绍,大家在听课的时候,苏刘溢喜欢到处捣蛋,并且完全静不下心来,有时候还会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扯前面小姐姐的头发,拿翻被人书包东西,又时不时的玩手机等等。
这也难怪,苏刘溢虽然智力很高,但终究只是一个孩子,不过据周围的同学称,大家都没有排斥他,而是他很难融入这个群体,所以他后面开始慢慢的不爱和大家待在一块,终日在自己的公寓自学,没多久苏刘溢就从学校回家了,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我们可以看出,苏刘溢确实是个神童,并且和方仲永不同,他非常的好学,并且年纪小小的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苏刘溢的聪颖值得我们肯定,确实是一个神童,但他却没在学校待多久就回到了家里,不免让人有点惋惜。
《论语》说的好:“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可见,因材施教很重要,做老师的只有注意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予学生恰到的教育,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