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无用?日本文科生曾当战争炮灰,理科生并非全都能走遍天下

近日,央行发表了一篇工作论文,其中有一个观点得罪了社会上无数的文科生。这个观点说的是:东南亚有关国家现如今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是 文科生太多,同时还呼吁我国要重视理工科的教育。

对于这个观点,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反正米尔看了之后极为不适,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中等收入差距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一些国家凭借人口红利或者资源等优势,在一段时间内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达到了比之前很高的水平,然而这样的发展没有后继动力,未来将长期停滞在这个状态。一般的表现为制造业发展缓慢,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足,以及没有高科技附加值的产业等。

而这篇论文的背后逻辑应该是这样的: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工厂大都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比如电子设备组装厂等,使得大量工人靠着简单的生产环节就能赚钱。然而整个国家的理工科研能力薄弱,工业基础也不行,缺乏以研发为主的上游产业,导致劳动力红利过去后,经济无法转型升级,生产的产品既不能和低端市场竞争,也无法进入高端市场。而且东南亚原本理工科的学科水平就有限,大量理工科的学生学习又累又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文科生可以进入政府部门找到体面的工作,导致学理科的越来越少,学文科的越来越多,然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说,大家不用担心,这说的并不是文科无用论,而是一些基本事实。

另外这篇论文在无形中激发了社会上长期存在的文科和理科的矛盾。不过我国的文理科矛盾也没有很大,更像是网友日常吐槽而已,真正极端的文理对立发生在二战时的日本,日军高层让文科生去前线当炮灰,把理科生全都保护在大后方。

当时是二战末期,中途岛海战都打完了,日本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战争的结果基本上已经定了,但是不服输的狂热军国主义分子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提出了疯狂的自杀式攻击计划,并为此组建了神风特攻队,专门用来训练自杀攻击大法。

当时日本的人口越打越少,政府一再降低大学生的入伍年龄,在《在校征集延期临时特例》中取消了很多专业的免兵役措施,最后只保留了学校中的理科和师范两个专业,其他专业的人全部入伍。据统计,在1942年至1945年入伍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经济学和法学专业的文科生,他们有相当多的人被分进了神风敢死队。长官在安排执行“玉碎”任务的人时,通常把文科生排在最前面,不会安排那些点亮了修理技能的理科生去执行,也不会安排高官皇室子弟。

毕竟理科生可以为国家研究武器,或者当流水线工人,而高官皇室得罪不起,那就只剩下了在当时毫无用处的法学、文学、经济等专业的文科生,留着他们在大学里浪费国家物资还不如执行自杀式攻击为天皇效忠。当然日本的这种操作太迷惑了,全世界可能就这一个国家敢在战争时让全部文科生送死。

我国就算在抗日战争时也没有放弃过文科,文科在战争时代表着笔杆子,至少可以利用舆论凝聚人心。鲁迅都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他弃医从文靠笔杆子唤醒民众。八路军在延安开设了很多所综合大学,诞生了无数脍炙人口、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咱们的国歌就是冼星海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学时创作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文科和理科对于国家发展来说都很重要,但是在不同时期可能侧重点有所不同。我国建国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进行工业化建设、研究可以保卫国家的武器装备等,所以这个时期国家更重视理工科的实用型人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从建国以来喊了几十年,在潜意识中给人们留下了理科比文科重要的印象,毕竟先吃饱饭才有精力思考人生嘛。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物质生活已经满足了,人一闲下来就开始思考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了。社会上虽然流行“文科无用论”的观点,再加上文科生的数量本来就不到理科生的三分之一,于是导致文科生势弱也是情有可原,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作用,不可以捧一踩一。

其实说到底,文科和理科没有很明显的界限,社会学要学统计学和建模,哲学要学理科的数理逻辑,语言要学认知科学等等。所以如果不考虑就业的事情,你愿意学习哪门学科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