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佛娃”败给“鸡娃”,不止一场班干部竞选,那么简单

看《小舍得》,其中一幕孩子竞选班干部的得失镜头,看了令人戳心。

作为鸡娃代表的子悠妈妈田雨岚(蒋欣饰演),在得知班干部任职对孩子小升初有帮助时,立刻开始了积极走动。

她先是假装路过学校拜访班主任老师,委婉提出给孩子当一个班干部的请求;遭到拒绝后,她并不放弃,对外公关班级里的其他妈妈,完成拉票工作;对内则指导儿子一遍遍演练讲演稿,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反观作为佛系代表的欢欢妈妈(宋佳饰演),在竞选前夕,她明明感受到女儿因为数学成绩退步对竞选不自信时,也根本没有当回事:“你多才多艺,又团结同学,还有两年当副班长经历,大家一定会选你的。”

结果,女儿欢欢信心满满走上竞选讲台,最终却以惨痛的2票落选;而被打点过的子悠则以8票胜任副班长。

落差,让孩子在竞选后嚎啕大哭。如果仅仅只是一个挫折的话,那么过去也就过去了。欢欢在老师把妈妈的双重安抚下,情绪渐渐稳定,她也逐渐接受了现实。

然而,这一场选举风波,暗潮涌动。同班同学以“二班长”嘲笑她,其鄙夷的神色,令欢欢恼羞得趴在桌上大哭。

我们总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天使,却不想,在他们的小世界里,好与坏的选择不加修饰,显得更赤裸裸:成绩好,就能当个优秀班干部;成绩不好,就没资格。

所谓班干部,到底是对成绩优异孩子的嘉奖,还是评选出愿意为班级做贡献的孩子?

一场班干部竞选风波,却道出教育残酷真相:原来,孩子的小世界,根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那些因为学习带来的焦虑,无处安放。

01‍

孩子的世界,不过是被成人复制的模板‍

竞选班干部过程中,班主任有一个小细节。她严正义辞拒绝了子悠妈妈内定候选人名额,她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

然而,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低估了孩子的成熟度。当子悠的讲演将班干部的评选风向拉往成绩评定时,她曾力挽狂澜再三向孩子们申明:班干部的评选不能以成绩为唯一标准,

遗憾的是,选票结果赤裸裸:成绩就是硬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成绩好不好,在孩子心里影响有多重?

作为一个三年级孩子的妈妈,我亲身感受过孩子因为成绩波动而带来的心理微妙变化。

一年级的时候,小诺成绩不理想,评选班干部时,我问他:去试试吗?

他摇头,我作罢。那个时候的他,就是班级里的小透明,我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师不要在群里@我。

读了两年级,小诺的成绩渐渐赶了上来,临到评选,他忐忑地问我:妈妈,你觉得我能去竞选体育委员吗?

我鼓励肯定,然后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班长?

他顿时泄气:我的成绩没XXX好,肯定评不上。

评选以失败告终,即便是体育委员,他也输给了另一个成绩比他好的女生。

到了三年级,小诺成绩迎头向上,并保持了稳定。这一次,他的目标依然是体育委员,成功当选。后来有一次,他自信满满对我说:妈妈,等到明年我就要去竞选副班长。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想,他扬起稚嫩的脸,认真回答:因为我成绩好了啊。

是啊,成绩成为一根架在孩子心里的评判标尺,谁优秀,谁就胜出。清晰,一目了然。不要说是评选这种关乎荣誉的事,连孩子与孩子一起玩,都与成绩相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让我感触是一件小事。有一次班级里组织一次小实验,同学之间自由搭档。事后,小诺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来我们家的那个男生在班级里成绩垫底,大家都不爱跟他搭档。他死求着另一个同学加入,我后来想想你说过,不要用成绩来判定一个人,所以我同意了。”

我有一丝欣慰,也有一丝感伤。“成绩”的指令悬在孩子头顶,让孩子在选择时也动摇也矛盾。可若时光再往回退去,一二年级的儿子,或许也曾因为成绩问题而不被待见……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功利了?却其实,孩子有今天这样的表现,不正是来自于我们的家长的教导?

“你要考第一,你要抓成绩,你要向成绩好的同学看齐,你要和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

“你怎么可以跟成绩差的同学比?你怎么可以跟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跟成绩差的同学玩,你能有什么出息……”

不必再对孩子的功利世界大惊小怪,那不过是被家长们复制的另一个模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三观从父母的言行中孕育、发酵,功利教育下的孩子,只会被父母推着越来越追逐得失。

这几年,我能明显感觉到成绩带给孩子的自信,可又害怕,当成绩成为一声号角,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会因此变得激进,无法自控?

站得越高,得失心越大,如果孩子底层心理没有建设好,那么未来哪怕受一点点的挫折都会成为他头顶挥之不去的乌云。

02

很多家长,不过是“剧场效应”下的牺牲品

女儿班干部落选,想进名培训学校却没路,这让做爸爸的夏君山非常心疼,哪怕在热热闹闹的宴席中,他都感觉沮丧,独自走到阳台透气。

而接下去,夏君山与钟老师之间的一段对话,却也揭开家长世界最无奈真相。

夏君山: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演出呢,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它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了,这不是闲的吗?

钟益:还没完呢,有人就站椅子上了,有人把梯子给架起来了。

夏君山:何苦呢?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就只能得到跟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

钟益:关键问题是,没人敢坐下来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夏君山的质疑,不仅是在问问钟老师,更是在追问自己。佛系如他,可当他发现,身边所有的家长都在跑步前进,如今的他,似乎再不敢继续淡定。

不进则退,哪怕这是一个畸形的竞争状态,身为家长,却不得不迎头向上。

曾经有一张清单刷爆朋友圈,月年薪3万撑不过孩子一个暑假。如今,这个数字早已淹没在历史里,有多少孩子,过一个暑假要花上父母一年乃至两年的工资?!

不怕付出多少,也不计较能不能提高,家长们挤破脑袋把孩子送往高消费教育,最后催热的是“市场”。

知乎有一个热门提问:这年头还有不送孩子上培训班的家长吗?

提问下一圈回答,仔细去看每一个答案,你就会发现:上培训班是常态,不上才是不正常。

另一部育儿剧《陪你一起长大》中,李光洁曾感慨:跟孩子学习有关的所有事,一应大小都听老婆的。

演的是段子,却其实是生活里的现实。一旦孩子开始上学,你就会发现,那些忙前忙后在操心、在焦虑的,都是妈妈。当妈妈开始冲锋陷阵,做爸爸的也不得不被拖着向前。

就像夏君山比拟的剧场,明明每个人都手握一张入场券,可偏偏谁都觉得不保险,明明埋怨着自己成为剧场效应下的牺牲品,却谁都不敢丝毫放松警惕。

03

并不是每个孩子逼着都能变优秀

《小舍得》里的一幕班干部评选,看似只是一场职位竞逐,反映的却是教育焦虑:是不是每一个孩子被逼着,就会变优秀?

电视剧里有一个镜头让人心疼。子悠其实是个挺好的孩子,妈妈让他背诵讲解稿,他觉得不适,非常坦诚地对妈妈说:我其实并没有那么优秀,我也不想当班干部。

可为了妈妈开心,他依然迎难而上。

当子悠看到欢欢因为落选遭到同学羞辱时,他难过地低下了头。他不仅同情欢欢,他还有些自责,他感觉是自己的出现,才让欢欢失去了班干部当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当班干部呢?

有两位美国经济学博士,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了实证研究,发布在美国顶级学术期刊《管理科学》上。

这两位博士在江苏的一所中学展开实验,他们要求班主任为班级里每个班干部职务分别挑选两名候选人,

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其中一半的班级,安排第一候选人进行任职,另一半则选用第二候选。

一个学期后,实验发现:第一候选任职者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第二候选者的成绩却没有多大变化。

实验得出,担任班干部,的确有利于激发第一候选人,即综合素质高(名至实归)的候选人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成绩,改变他们对成功的认知,并增加他们在同学中的欢迎程度。然而这些正面的效应对第二候选人(不是名至实归)的效果却不太显著,甚至有负面的表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班干部也好,学习也罢,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被逼着向前就能变优秀。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律,在慢养中,孩子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样子,接纳自己,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人,不负此生。#育儿事务所#

我是诺妈,成长路上的男宝妈,教育专业,媒体从业,专注孩子成长研究,为父母提供有价值的育儿之道。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