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6日消息(记者杨静 唐奇云)昨天(15日)下午,教育部在华东理工大学召开“美好‘食’光”——全国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现场推进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会议。
宋德民在会上强调,要深化对制止校园餐饮浪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化宣传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深化常态化长效机制建设。
4月15日,全国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上海召开(央广网发 上海市教委供图)
教育部:加快把制止学校餐饮浪费纳入制度化、长效化管理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视粮食安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被多次强调,并受到高度重视。为此,去年9月,教育部专门印发行动方案,就坚决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习惯做出全面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指出,教育系统实施“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以来,学校餐饮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食堂残食剩余总量和学生食物剩余率有了明显下降,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取得阶段性成效。
宋德民认为,制止餐饮浪费要多措并举促实效,并加强科技创新。在要加强供给端服务,不断提升学校食堂、供餐单位服务水平和餐饮质量的同时,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还要建章立制出实招,把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加快纳入制度化、长效化管理轨道。
在现场推进会上,上海市介绍了相关经验做法。据悉,上海在全市3400余所学校、300余万名师生群体中全面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专项行动。一是把制止餐饮浪费与学校建章立制相结合;二是把制止餐饮浪费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三是把制止餐饮浪费与提升学校餐饮服务管理水平相结合。
具体来说,上海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鼓励学校定期更新菜品、推进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并且在此基础上,推行“半份菜”“小份菜”等点餐服务方式,引导师生合理适量用餐、避免餐饮浪费。与此同时,在上海着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积极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智能分析学校就餐高峰人数、学生个人用餐习惯等信息,有针对性的改进供餐类型、数量和形式,为“爱粮节粮”行动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学校餐饮管理水平提升。
此外,上海还广泛开展校内文明餐饮志愿服务,设立学生监督服务岗,及时发现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组织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走进校外餐饮场所参与文明餐饮劝导,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用餐”理念;将“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学生评优评先评价指标体系,使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乐在田野、大小餐盘、菜根谈…… 上海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妙招”频出
会前,与会代表们还前往了上海市徐汇实验小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学校,现场观摩了制止校园餐饮浪费相关举措和“妙招”。
“乐在田野”课程(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走进上海市徐汇实验小学的校门没几步,就看到一群三年级的学生在一小片田地里忙得不亦乐乎。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这片小菜园被有序分成了多个区域,分别种着辣椒、茄子、香菜、黄瓜、番茄等农作物的幼苗,学生们正在课程中充分参与翻土、施肥、浇水等多个环节。
“不少城市长大的孩子其实不懂得农作物是怎样生长的,更不了解种植的不易。”分管课程与教学的徐汇实验小学副校长陈霆婷告诉记者,学校项目化学习组的老师们利用“乐在田野”课程,让学生在每周一小时的亲身体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并通过学习《植物朋友》《神奇的种子》《种植初体验》《设计温室》等,掌握种植入门知识与技能,充分体会植物生长的完整过程,引发他们对粮食的一种珍惜。
同时,为了更好落实“厉行节粮”行动,徐汇实验小学面向全校家长、学生发放了一份电子问卷,对“大小餐盘”的选择作了调查,并统计出了学生最喜爱的菜式TOP 10。借由大数据的反馈,学校发现以往造成学生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配置的餐食量稍大,此后不久,可供学生自行选择的“大小餐盘制度”随之形成:一、二年级餐盘含40克米饭,三分之二规定量菜品;三至五年级餐盘含55克米饭,规定量菜品。饭或菜不够,可自行到自助加饭处添加。“区分大小餐盘,也是怕一年级弟弟妹妹实在吃不完,现在这样的话大家可以去选择适应自己饭量的餐盘,对减少浪费会有更好的改善。”徐汇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的杨俊豪说道。
各班按需选择大小餐盘数量(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与小学食堂的备餐过程不同,高校食堂在切菜配菜时总有菜叶、菜根等边角料品产生,如何“变废为宝”?
华东理工大学为了让节约观念深入人心,将其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从去年9月起,学校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出了“菜根谈”系列活动。刘小刚、周长生等大厨分别登台,讲授美食公开课,教师生如何把食材边角料做成芹叶肉丸、椒盐白菜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不断上演着“菜根也精彩”的场景。
以此为基础,华理劳动教育课程也于本月初正式上线。“美食与生活”“园艺与生活”的第一讲分别在徐汇、奉贤两校区同时开课。据介绍,首批课程导师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严惠琴,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华大学后勤集团原党总支书记沈建平,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上海市十大名厨邓修青,上海市劳动模范、新锦江主厨徐佳杰,华理第四食堂厨师长鲍家好等。
“美食与生活”课程现场(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我们课程一些取材,都是通过食材的‘边角料’来实现的,主要还是想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真正践行勤俭节约,自己动手把一些‘边角料’做成美食,这其中的意义其实意义非常大。”华东理工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主任裴文波向记者表示,“我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还要学会生活、体会生活、爱好生活,所以这个课程就把生活与美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边参加劳动的机会其实不多,我们把劳动教育跟美食的制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学到的这些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受到教育。”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不仅是优良传统,也应是校园的新风。如何让“舌尖上的节约”所掀起的勤俭之风更加绵延长久,上海还在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