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论文称必须控制文科生泛滥,可多少是个标准?文科生没有用了

再过两个月就进入了高考,每年近40%的文科生参与,最近有一个这样的说法,当谈到教育问题和科技进步的时候提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并且说现在东南亚陷入低收入,其原因之一就是文科生太多。

这似乎是从收入这一关键词研究的一大发现,说明文科生收入太低啊!

如果按照收入去说文理之事,那么教理科的老师岂不要比教文科的老师工资高?这样的说法也不是不无道理啊!显然论文没有写得很全面。说法也是有一点瑕疵。目的是为国为民,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是正能量的阐述。

专家这么认为呢,这样的大事上,没有几个乱说,也不敢表态,有的表示一致赞同,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事实就是这个事实。有的觉得还有些蹊跷。但是目前没有更多的论文,今天我就斗胆写一点不成文的文字,网友莫笑,酌情评论。

从大方针调整一定的比例和数量,或者深化教育改革,取消文理分隔,全面培养多能型人才,这是民族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

这样的话就可以分流出比较专业的人群,然后从大学之后再教育,再分文理,那样培养出来的几乎都是高端技术人才,可以重点研究卡脖子技术和相关大型科技项目攻关,而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未尝不是一个好事。

所以有一个农民建议,高中阶段就别分文理,到大学再分,上研究生、博士等的时候重点分流人才,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科和理科,让高端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最大的贡献,也可以在大学培养出更多的全面人才。

当然这需要一个系统的教育管理和实施方案,也算是一大教育改革,甚至说高中会成为义务教育。但不久的将来,大学都有可能是义务教育。

针对往后重视理工类的这一说法,也不是不无道理,当然文科类的人才自然也是很关键的。

有人说文科生思维逻辑自然没有理科生那么细致,侧面的来说文科生的创造力远低于理科生,很多的文科生只会夸夸其谈,舞笔弄墨。

也有人说,文科生好吃懒做,怨天尤人,不去努力,一旦失利或者遇到挫折,就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甚至达到愤世嫉俗的地步。

就拿离婚这件事情来说,很多的理科生认为自己不优秀,没有创造更好的条件,导致家庭离婚,离婚后会更加努力,直到成功,然而很多的文科生,且认为爱情已经不存在了,什么都没有意义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虽然不全是这样,但的确文理之间存在着差异。

也许有人质疑,理科生多了,科技就能发展吗?这个是自然,现在国际竞争局势加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体现一个国家的实力,理工类人才极缺,重要的是缺创造性的高级人才,而这些领头羊往往就潜伏在理科大军之中,需要层层筛选,逐步发掘,人才越多,竞争就越大,水平自然就会上一个台阶,科技也就在知识和人才的驱动下自然而然进步了。

文科生少了,文明如何演绎,文化岂不慢了很多的节拍,重视理工类,会不会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个自然不会,因为很多的理科生都是写作的高手,他们在科研方面的论文,从文字功底和语言水平不亚于一个文科生。

国家需要文科生,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科技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文理是左膀右臂,如何协调发展,将民族事业发展壮大,如何安排比例和调整教育方案,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可有人质疑了,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确需要创新的理工类人才,可每年60%的专业人才不是个少数,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有没有具体的行业数据,单凭卡脖子等高端技术来片面分析,实在是难以服众,文理本就是相辅相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为何分开,其实为的就是专业有术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人愚见,文科生太多,多少是多?都没有一个标准吗?

笼统的重视理科生有没有贬低文科的意义,这个数量之间有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值,比如每年的招生达到7比3,或者2比8,都是一个很好的具体数据,可论文并未分析,而是从大局势、文科思维说重视理科,逻辑性显然不强,还给人造成误解,肯请专家详细解读和阐述这一论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

其实人才是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综合,不是单个的文理之分,每一个学子或者是已经从事文理工作的人,都要在自己的学业、工作上励精图治,文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孕育创造力,为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学习是人一生的陪伴,活到老,学到老,人口转型和科技进步不是数量决定的,过度重视理科类或者是过度减弱人文素养,都是不可取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看得远,才能走得远,科技才可以进步,文化得以创新和发展。

泽渊于2021年4月15日深夜难眠,饥肠辘辘,心神不宁,神魂颠倒,乱写于北京王府井茫茫大街。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