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3.15并不陌生,这天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为保障大家的消费权益,更好规避母婴市场上的陷阱,今天我们针对此话题盘点了一些拥有“不良记录”的母婴品牌。
315打假:上了“黑名单”的母婴品牌,不仅有奶粉,还有零食用具
一、宝宝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头娃娃”的事件,当初闹得街头街尾都在议论纷纷,相信大家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历历在目,特别是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让人心疼。
归根结底还是宝宝霜里不合规的激素成分,超标从而刺激了孩子的皮肤,出现发育迟缓、多毛、面部肿大等异常症状,长期使用更加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二、奶粉
曾经的“三鹿”事件成为无数父母心头的一根刺, 2008年因为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已经被勒令关闭。
那段时间,全国累计报告因奶粉食用问题出现不良反应的孩子数不胜数,数据十分惊人,在那个时刻大家对国产奶粉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不止品牌奶粉,就连代言的明星也被躲不开被谴责。
随着经济发展,交通方便,家长们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市场,于是开启了一波国外带货代购奶粉等产品。殊不知,经央视曝光,国外有一批“毒奶粉”,专卖给中国家长,威胁着53万婴幼儿的健康!
其中,1批次某国外品牌配方奶粉(德国)(0-6月龄,1段)(生产日期2019/4/18)、1批某国外品牌配方奶粉(荷兰)(0—6月龄,1段)(生产日期2019/8/19)、1批某国外品牌配方奶粉(芬兰)(0-6月龄,1段)等均不合格。
三、固蛋白饮料
此前某母婴店将“倍氨敏”当作奶粉推荐,倍氨敏并不是奶粉也不应该作为奶粉使用,正是由于有些人为了降低成本赚钱,居然用倍氨敏混淆奶粉,结果就是因为这个不合理使用后期导致多名宝宝出现湿疹、头骨畸形。
为什么监护人容易踩这些洞?
一、受盲目跟风心理影响
网络发达,网络上的媒体信息非常流通,所以出现了很多种应用软件。各种类型的博主的名字叫做“评价”。
实际上一部分只负责商品的普及。申请费用的目的是因为产品本身也没有尝试过,所以可能正在积极普及。是别人没试过的产品吗?
二、陷入“越贵越好”的消费误区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家中对孩子的吃穿非常在意,无论是富裕的父母,或者是去贫穷的父母都潜意识觉得给小孩子买东西就冲贵的买,存在“便宜没好货”的心态进行选择。
很多不良商家就是抓住家长的这些消费心理,生产“成本低售价高”的母婴产品,最终买单的还是家长的钱包和孩子的身体。
父母应该怎么选择母子产品?
一、不轻易听信母婴店的说辞
普通的店铺有销售指标。保姆的店员为了完成KPI,可能会夸大商品的功效。购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情况,了解孩子的具体身体状况。需要基本的判断力。
二、详细观看产品成分表
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产品的成分表。在最基本的生产日期和期限到期的时候,也请好好理解产品的合格标准。另外,产品中还含有引起孩子过敏的其他成分吗?
三、选择适合孩子的产品
爸爸妈妈有必要学习很多关于育儿的知识。平时多看百科全书,和相关医生商量,不能盲目追随。孩子的体质不同,能接受的东西也因人而异。只看网上贩卖的数据是非常漂亮的,不能像疯了一样拿到手,把婴儿的身体当成笑话。
总结:
常言道"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对儿童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民族会拥有怎样的未来。"病从口入"食品安全也一直是国民生计的头等大事,直接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婴幼儿抵抗力差,日常吸收奶粉、辅助食品等的安全尤为重要,孩子是上帝给每个家庭送礼的,前期对于新手爸爸妈妈来说可能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