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儿
不想上学,不愿意读书,青春期的叛逆说来就来,不过有位父亲的做法却非常聪明,并且得到众多家长的点赞和支持,因为他把还在上初中的儿子带到了自己的工作场地,其实就是在工地搬砖。
01
如此教育值得点赞
第一天儿子感到很新奇,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是第二天就受不了这份苦了,想要放弃,但父亲坚持让他完成工作,直到看到孩子真的吃不消的时候,才问了那句很关键的话:
“喜欢读书还是喜欢干活?”
“读书。”
15岁的少年满脸灰尘地坐在沙子上,带着哭腔回答父亲的问题,问他累不累,他说累,再问他读书和干活哪个好,这次他再也不说厌学的话了。
原来无数次苦口婆心,真的不如一次言传身教。
很多家长在看过之后纷纷留言,说这位父亲做法太棒了,自己在家经常对孩子说些人生道理,可是这些过来人的经验,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还嫌弃父母太唠叨,看来以后还是要向那位父亲学习,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可以不那么叛逆。
02
俞敏洪: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言传身教所带来的结果。
很多家长在面对老师的时候,会说自己把孩子托付给学校了,然后真的就不管了,只等家长会的时候听一听老师说什么内容。其实有这样的想法真的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来说,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影响才是最关键的。
可能家长会明白不了,会把孩子的成长交给学校,而自己只提供后备资金,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其实这样并不能真正让孩子成长起来,那么来自家庭的教育究竟有多重要呢?
在俞敏洪看来,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占到了70%以上的分量。
别人都想着如何把孩子送到学校,而作为教育界的名人和本身就很励志作用的俞敏洪,却说出了很多家长都意想不到和容易疏忽的话,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就像那位把孩子送到工地的父亲一样,他就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所以这样言传身教的方式真的比那些简单粗暴纯粹说教要好得多。
03
生活中处处都有以身作则的影子
在某次街头采访中,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太难了,甚至感慨孩子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父母的辛苦,看着现在的孩子,就好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一样,但就是找不到一个好方法来教育。
还有妈妈表示,自己的孩子对待学习都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态度,不管怎么说孩子都听不进去,作为家长他只能干着急,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
李玫瑾教授曾分析过,那些在学校喜欢打人脾气暴躁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他的家庭,父母经常吵架,或者嗓门大经常呵斥孩子,或者夫妻双方关系冷淡,家庭氛围差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生活和学习。
就像有位宝妈教育孩子一样,言传身教,她自己和老公非常注意对于孩子的培养,比如刷牙以及吃饭,他们不会一直盯着小孩子,让他每一天必须做什么,而是自己主动在孩子面前做好示范,孩子自然就跟着学会了。
另外大人也有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会让孩子看到爸妈是如何孝敬爷爷奶奶,以及经常嘘寒问暖对老人家态度端正且尊敬,她说夫妻俩不会对孩子说太多大道理,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所以会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就养成好习惯,并且懂得尊敬长辈。
04
亲身体验远胜过心灵鸡汤
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疑惑,每次自己看到孩子叛逆时都无比窝火,明明自己说了那么多道理,但孩子非但不听,反而还认为你在阻碍他,会生你的气,故意对着干,然后执意做自己的事情。其实对于这种事情,我们并不是很容易能够避免,因为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不可能什么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情,所以当孩子叛逆时,再多的语言也容易失去力量,而行动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同样有个孩子不愿意上学,而且很顽固,似乎谁来劝他就是与他作对,是他的敌人一样,对此,他的父母想到了一个办法。
父母先是答应他的要求,稳定孩子的情绪,说不去学校也可以,除非你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孩子也同意了,只要不去学校,怎么都行,于是在大冬天他和父母一起去集市卖肉,只用了两天时间,孩子就冷得受不了。原来父母每天要起这么早,这么辛苦,所以他再也不说退学的事情,直接去学校报到了。
父母总说自己供养孩子有多辛苦,有多么不容易,要孩子好好珍惜读书的时光,可是孩子呢,根本不了解父母是怎样的状态,也无法体谅大人的辛苦,自然会和父母产生矛盾,认为读书才是最累的。
05
言传身教,真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
其实不仅是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多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恋爱观以及婚姻观。
演员兼模特的春夏就深受其影响,她会对婚姻恐惧,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家庭,她曾说过,家里的女性几乎都有一次失败的婚姻,她的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女性长辈,都离过婚,为此,她看不到婚姻幸福的模样,所以担心自己会不会像家人那样,婚姻也是失败的。
负面示范,在不经意间父母已经危害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只不过在短时间内不明显,但是在孩子心里留下的伤害,将会一直跟随着他。
性格也好,态度也罢,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定有父母身上的影子,就像有人曾对家长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