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懒政”

所有的懒政背后,都隐藏着“自我中心”思维。

“懒政”无处不在。

懒政的特点是,它不考虑怎么解决问题,而是考虑怎么减少自己的麻烦。

事故频发?一纸公文,学校不得组织外出旅游活动。补课乱象?又一纸公文,在校教师严禁有偿补课。雾霾严重?别急,还有一纸公文,各学校放雾霾假,仿佛待在家里就没有雾霾似的……

光发通知不干事,一些地方的懒政,可能很多人都“领教”过。可是这懒政传染到学校里,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了。

举个例子,关于学生的到校问题。

现在的一些学校,孩子晚到校固然不行,早到校也不行。你到了,反正学校不让进,校门也不开,您看着办吧。

学校的理由往往十分充足:

没到点呢,您把孩子送过来了,没老师在岗,谁看孩子?

如果没人看孩子,出了安全事故,是谁的责任?

哪怕老师提前到了,这段时间谁负责任?老师不需要休息和提前准备课程吗?

在这里,处处能看到在强调“规则”,义正词严,然而很少有人考虑“问题解决”。站在“问题解决”的角度,我们不妨多走两步:

家长是不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只能把孩子提前送来?例如:路太远了,车次正好赶到这时间,突然有事……

有没有办法在家校之间进行深度协调,总体上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例如,有没有对长期早到校的情况进行调研统计,然后给出方案,对偶尔早到校的又给出另外的方案,而方案同时能够让家长满意,让老师不折腾?

这甚至可以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例如,在门卫室设立学习角,做一些专业的布置,平时雨雪天家长可以休息,早来的孩子可以在此阅读、写作业,同时给予门卫适当的补助……

其实随便想想,方案都远不止这一种。

安全问题,可以靠协议来确保。或许,哪怕有协议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是主动承担部分风险,不正是表达信任与情怀的机会?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在班级层面,这种例子更多。

有时候,老师一个小小的指令,家长就要折腾很久。站在老师的角度,往往理直气壮,但是咱们能换个角度吗?路远的家长与路近的家长情况不同,工作繁忙的家长与陪读的家长情况不同,能区别对待吗?

所有的懒政背后,都隐藏着“自我中心”思维。

而有趣的是,我们还经常指责家长“自我中心”,觉得有些家长不可理喻。

当我们需要家长更多理解和支持的时候,我们会讲理想,讲情怀,讲家校关系,但是家长不方便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走出自我中心,不只是冷酷地讲规则,而是在原则范围内竭尽所能予以协助,甚至做一些必要的“投资”呢?

换句话说,当我们深信自己是“一切为了学生”时,我们能否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这些日常行为呢?是不是无意中执行了两套标准,要求别人是一套标准,对自己又是一套标准,并且自己还意识不到?

教育不单纯是服务,还有引导、传播文明等功能,但是教育首先是服务,而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文明传播行为。

这是一个行政能力的问题吗?

或许是,但我觉得,比行政能力更重要的,是初心,是你的“第一性原理”(指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编者注),是你对家校关系的朴素认识,是将自己公开宣称的那些美好的理念,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

当你日复一日坚定地在你的行为中显现你的善意、你的责任感,你要相信家长,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的。

走出懒政,要寻求更多更灵活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更要不断追问自己的原则和本心。这,大概也是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一个注解吧?

你认为呢?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作者 | 魏智渊 南明教育集团总校长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标签: 教育 孩子 家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