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遛娃,去了宝安图书馆和宝安少年宫。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之。
1、走进了少年宫
今天总算有机会进入了一个叫做少年宫的地方。
“少年宫”这个词还是在小学课本中接触到的,依稀记得课本中是这么描述的:“小明和小花约好了周末去少年宫”。那时候并不知道少年宫是什么概念,老师也不会去讲这个概念(我猜当时的老师也不知道吧)。
细想起来,从知道少年宫这个词到走进少年宫大概也有20年了吧。
2、辽国在哪里?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看杨门女将,讲的是宋朝时的杨家将抗辽的故事。有次中午一边吃着妈妈做的手擀面,一边看杨家将。我好奇的问了妈妈这样一个问题:“辽国是哪里呀?”。我妈回答我说:“可能是现在的日本吧。”。
这个答案我至今依然记得。我妈没有上过学,她大概从朴素的民族国家认同中去理解敌对国家,在我妈的观念中,大概辽国和日本都是欺负过我们的,所以应该是一个国家。后面学了历史课本的时候才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
3、为什么没有一个地方叫安徽?
还有一次夏天的晚上,天空很黑但是满天闪烁着星星。我们跟爸爸一起在院子里的网床上聊着天。那个晚上天气很凉爽,四处叫着夏虫的声音。
我问问爸爸:“涡阳县和安徽省有啥区别呢?涡阳就是我们之前去过的那个地,但是安徽是啥地方呢?哪个地方叫安徽呢?” 。ps:我老家是安徽涡阳的。
我爸的原话我忘记了,但是我爸没有给我解释明白为什么没有一个地点叫安徽。后来我明白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小时候的我混淆了局部和整体的概念。而我小学文化的爸爸并不知道怎么让我理解这个两个概念。
4、从肯德基贴画到店里
小时候邻居家的哥哥外出打工,带回来一些肯德基的贴画,那时候觉得那个老爷爷很好玩。那些画在墙上贴了很多地方。
可是直到上了大二我才第一次吃上肯德基,当时还只是买了一个汉堡和可乐,还是跟着女朋友一起吃的。每每回想此事,都想穿越时空给那时候的自己送几百块钱然后说:“小伙子,拿着这些钱放心的吃一顿吧。”
第一次吃开心坏了,那冰可乐的感觉和汉堡的香味至今记得。
虽然吃上了肯德基,但是没有购物的话就进肯德基还是会感到非常的拘谨。
后面吃的次数多了,肯德基和麦当劳都能来去自如了。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进肯德基和麦当劳都要做一番思想工作。
而我从肯德基的贴画里到能够自如的进入肯德基店里花了十几年。
5、写在最后:
今天写这些并没有埋怨爸妈的意思,也没有抱怨自己出生贫寒的意思。
我的父母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把我供养出来,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当然写这些也不是想搞城乡对立,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
只是想感慨一下,城乡之间的差异有时候真的超出想象。
就像上面我问我父母的两个问题,我相信现在去问农村里的一些父母,依然有很大比例人解释不清楚。
在宝安图书馆,很多父母带着小朋友看绘本和画册,有一个2岁大的小朋友在看莫奈的画做成的绘本。好家伙,我可是到了高中美术课上才知道有一个叫莫奈的人。
好在还有高考,这个对贫寒子弟来说最公平的选拔方式。贫寒的孩子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正是因为高考,我的孩子可以天然的享用这些我花费了十几年才能体验上的生活。我说的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像空气或者就像水一样的自然。但是于我来说,却花了十几二十年。
好在现在农村的变化也非常大,每次回去都大变样。
现在农村地区正在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路、接公交、接自来水、统一垃圾处理厂、去露天旱厕等等一系列的操作。相信这些完成后,肯定会开始启动文化类设施的建设,例如活动中心、乡村图书馆、类似少年宫一样的儿童活动中心。
这些都在逐步的磨平城乡差距。
感恩这个时代。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