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慢慢消失的农村小学。

70后和80后的农村人对于村中的小学一定是不陌生的,1990年以前,农村还没有幼儿园,所有该上学的儿童都是直接进入小学一年级,那时候我们这里好像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小学只有五个班级,不是现在的6年制。

老师也大多是村中有些文化的民办教师,一边教书一边种地,说不清那个是主业。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村的,相互都很熟悉,学校也没有严格的学籍制度,入学年龄从5岁到8岁的都有,除了入学晚,留级现象也很普遍,一个班级通常有五六十人,学生之间的年龄跨度甚至可以达到5岁以上。

上学的费用有学费和书本费两种,倒也不是很贵,没有住校,也没有早晚自习,除了寒暑假,老师也很少布置家庭作业,那时候的教材也相对简单,整个个小学也只有数学和语文两大课,所以70,80后的童年要比现在的孩子们轻松快乐很多。

家长们普遍对学生的期望值也不高,什么上大学啦,知识改变命运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只有极少数的人最终参加了高考,大多数都在了初中毕业以后就出去打工挣钱了。

凡事都是有代价的,我们愉快的童年换来的是艰苦的成年生活,鲁迅说过,每个人一生的苦难是分配好的,你可以延后,但是躲不掉。

(鲁迅:我没有说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学校,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农村的小学开始走向没落的,现在的农村学校还在正常上课的不到十分之一,曾经喧闹的校园大多成了本次的村委办公室,也有一部分承包出去做了幼儿园,加工厂,甚至荒废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好好的农村小学怎么就沦落成这样了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生源了。比起父辈和祖父辈基本上兄弟姐妹五六个,对于后来的农村家庭来说小孩子一个不多,两个已经不少了。生育率的下降虽然也有历史原因,但更多的是个人的选择,现在的生活成本太高了,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和父辈对孩子的放养式管理不同,现在农村父母也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成了大多数家长的共识,这方面,实行市场化和半军事化的民办学校比传统的公立学校确实做的更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接受更好教育的孩子当然会比父辈优秀,只是以前农村小伙伴们听着清晨的鸡鸣一起上学,课间的蹦弹子,砸纸包,放学后路上的嬉笑打闹,星期天一起捉青蛙,逮蚂蚱,挖红薯,偷玉米,钓青蛙,摸螃蟹......发小们一起成长的快乐没有了,多年以后,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说,我和谁谁谁是光屁股玩到大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始于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给了农村人更多的选择,出去打工的人发现自己一年的打工收入要比在家种地多出很多倍,进而带动更多的人进城打工,有了钱,又看到了城市的种种便利后,落户城市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农村常住人口和学生数量每年都在减少,中国人几千年的安土重迁思想似乎一夜之间就崩塌了。

现如今在我们这里的农村的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妇女照顾着留守儿童,只有过年期间农村才能热闹一阵,平时的村子冷冷清清,说到底,农村小学的没落是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城市工业现代化所造成的农村空心化是同步的。

也许即将消失的不只是农村小学,还包括没有年轻人的村落。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